卖不动的赛那!从加价7万到以价换量,为什么丰田不敢加价了?

2012年国庆假期,我还只是一名高中生。一夜之间,所有日系车都立起了小红旗,贴上了“车是日本车,心是中国心”的标语。

当年,丰田的销量也确实不负众望地下滑,但幅度仅为4.8%,也是2008年以来唯一下跌的年份。

更为夸张的是,这14年来,丰田不仅没有“以价换量”,甚至还有加价情况。凯美瑞、汉兰达、普拉多、埃尔法,十辆加价“神车”,丰田能占八辆。

价格与销量齐飞,利润共K线一色。

饥饿营销”能刺激部分用户的消费欲望,但也是一把“双刃剑”。

2021年10月,广汽丰田引进赛那,更低的成本、更大的产能理应带来更低的价格。但以丰田一如既往的勇气,绝不可能简单降价了事,终端价格成为了问题的核心。

“加价7万是常态”,经销商给出了最终解。

天不遂丰田愿,广汽丰田赛那在2021年12月的实际上险量只有935台。终于,加价后的丰田车,卖不动了

虽然多家媒体都抨击过加价购车之弊,但赛那的“拥趸叛变”是不是来得太快了些?

加价并非不可理解,供需关系确定价格。2021年,原本几块钱的芯片被炒到了上千元,车企无奈收紧优惠幅度,延长提车时间

但汽车市场有特殊的垄断倾向,车企在定价时的主导地位不可撼动。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还是会通过4S店来买车。这时候,一台车什么行情,基本都是经销商说了算。

面对类似情况,部分主机厂会选择默许。毕竟加价是“供不应求”的直观体现,多出来的利润也能变相降低厂家的销售成本。

对于车企而言,只需要适度控制产能和经销商库存,就能在市场内形成供需“微紧平衡”,营造出加价环境。

产品紧俏、主机厂库存成本低、经销商利润高,一举多得的“加价玩法”,丰田深谙其道?

虽然2021年12月广汽丰田赛那的上险数仅有935辆,但官方公布的批发数据却有2791辆。

这次丰田“供小于需”的空中楼阁起得过高,拥趸支撑不住,产生了裂缝。

在上海,某广汽丰田4S店的仓库内,一共停放了4台赛那现车。

供求关系的变化,让销售人员也变得话多:“特大喜讯,特大喜讯,赛那平价就能提车,现车秒发,现车秒发,只要贷款就能发,至少要贷30万。”

终于,赛那也走上了“以价换量”的“成佛坡”?

相比最初7万元的加价,贷款手续费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甚至部分地区还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优惠。而这一切仅仅发生在短短3个月之间。

2022年1月,广汽丰田赛那的官方销量为5399辆,乘联会销量为4329辆,加价风波告一段落。

赛那上市之初,我也曾受邀去体验这台车。按照指导价来看,产品实力尚可,但并不值得加价购买。

后来给广汽丰田官方客服打电话询问,得到回复,“这是市场行为,我们不好干涉,建议您以经销商销售政策为准。”如此说辞,必然无法服众。

此前,为了限制汉兰达加价,广汽丰田曾规定必须通过官方APP丰云行才能下单,并根据下单时间进行交付,至于落地情况,我们不得而知。

对于赛那,虽然也是APP订车,但订车页面下增加了一行小字——成交价以您和经销商达成的协议为准

我们憎恶经销商加价,但我们更憎恶官方的默许、纵容、甚至是幕后操作。尽管我们并没有丰田主导加价的直接证据,但丰田若是想控制加价,可落地的办法非常多。

例如,此前的领克变相加价事件,车企迅速做出了反应,暂停了该店铺在领克商城中的选定功能、并停发了商品车。

最近的坦克500订单加价倒卖事件,坦克品牌也是迅速发布措施,升级流程,基本能够确保正常购车用户的权益。

比亚迪DM-i系列,等车时间虽然要好几个月,但也没有经销商加价售卖。比亚迪官方则在默默提升产能,尽可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赛那为什么不加价了?除了市场原因之外,车型竞争力不足、品牌影响力下降也是重要因素。在多元化的市场当中,没有谁是不能被替代的。

而今,认知差逐渐被填平,消费者更加自信,不再唯品牌论,所谓的“丰田信仰”渐渐远去。别克GL8、奔驰V级、本田奥德赛乃至传祺M8的迭代升级,让丰田很难再在MPV市场拥有一块“自留地”。

诚然,加价的品牌不只丰田一个,主机厂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也会继续错综复杂,但“老牌车企”都需要有一颗革命之心。

享革命之硕果,必承革命之阵痛,利润的下滑、经销商的抵制都只是一时之痛。不辜负消费者的热情,才是安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