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本田,技术的索尼。也许你并不关注汽车,但一定听过“本田大法好”;也许你并不关注数码,但一定听过“索尼大法好”。
这是两个以技术见长的品牌,这是粉丝对它们的至高评价。而当它们合二为一,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6月16日,索尼和本田签署协议,双方各持股50%,将聚焦移动出行领域,成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全称为“索尼・Honda移动出行株式会社(Sony Honda Mobility Inc.)”。新公司计划在今年内成立,到2025年开始卖车(EV)并提供移动出行服务。
有人觉得这是梦幻联动,对“二法合一”充满期待;也有人觉得这是抱团取暖,“二法合一”怕不是要“正正得负”?
1月5日,2022 CES展会现场,索尼带来了一款名为VISION-S 02的全新概念SUV,同时还表示要成立索尼移动出行公司,负责汽车业务。
从时间线来看,这是索尼官宣造车的第一步,也是其“无可奈何”的新选择。
“汽车产业是ICT巨头转型的最佳载体。”清华大学赵福全曾表示:“汽车产业需要ICT产业的技术,而ICT产业需要以汽车产业为载体进行转型,两者相互成就。”
事实确是如此。近年来,国内的华为、小米、百度,还有美国的苹果等公司都在跨界“造车”,而索尼作为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集团,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先驱者,自然不会错过。
索尼目前有六大主营业务,覆盖游戏和网络服务、音乐、影视、电子产品与解决方案、影像及传感解决方案、金融。根据One Sony战略,近十年来索尼一直都希望能加强内部合作、集合各领域优势、整合业务做到高水平集成。
目的很简单,“活着”。
2021财年,索尼集团实现销售收入99215亿日元,同比增长10%;营业利润1202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6%,一个还不错的成绩。但净利润仅为8822亿日元,同比下降14.7%。
各大主营业务看似头顶光环,实则疲态尽显。而在此之前,索尼已经历数年的艰难时光,“索尼今天倒闭了吗?”就是真实写照。
所以,索尼急需一个既能整合优势、又能发力未来的锚点。承载这一目标的,之前是手机,现在变成了汽车。
早在2017年,索尼就推出了一款电动概念车SC-1,搭载其自研的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技术。彼时,“索尼造车”还未引起广泛关注。
到2020 CES期间,一款VISION-S概念车将“索尼造车”推至舆论中心。面对外界质疑,索尼坚定地声称:“公司致力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VISION-S只为展示技术,无意造车。”
做汽车产业变革的推动者,多么熟悉的一句话。
技术确实展示了,以最新发布的VISION-S 02为例,该车型搭载索尼车载传感器、AI、5G和云等多项技术,顺利吸引到本田这个客户。
但之前承诺的不造车,而今变成了“合作造车”。
虽然嘴上说不造车,但索尼也想亲自造车来着,考虑到工厂建设、渠道销售等多方面资金压力后,这一计划只能被迫搁浅。而当本田主动找上门的时候,“二法合一”便应运而生。
对索尼来说,既有利于发展又有人分担压力,再好不过;对本田来说,电气化、智能化转型亟需加速,仅靠自己实在是道阻且长。
2021年4月,三部敏宏取代八乡隆弘成为新一任社长之后,本田的电气化改革才得以牛刀小试。而在此之前,它们的发力重点大都局限在混动领域。
上任初期,三部敏宏就表示:本田要在2040年之后停售燃油车,2050年实现碳中和。根据最新规划,本田未来十年的研发总预算为8万亿日元,电气化和软件领域独享其中的5万亿日元。到2030年,本田计划在全球推出30款纯电动车,年产量要超过200万辆。
相比从前的本田,这一战略很是激进;但相比其它车企,转型进度还是落后一拍。为了跟上节奏、为了实现目标,本田必须主动。
索尼・Honda移动出行株式会社,这是一家全新的、独立的合资公司,集双方之所长,能够在不影响主营业务的前提下以小博大。
成,皆大欢喜。索尼的优势得到了整合及展现,有利于寻求更多合作机会,本田则可以弥补短板,将双方合作的技术创新应用到旗下车型;
不成,亦无关大局。索尼进军汽车行业的决心不会改变,本田既定的电气化战略不会受到影响。
在中国,本田规划了e:N品牌,计划在2027年之前陆续推出10款纯电动车,到2030年之后不再推出燃油车;在北美,本田与通用合作,共享奥特能平台相关技术,计划为全球主要市场提供平价电动车;在日本本土,除了与索尼的合作之外,本田还计划推出小/微型纯电动车。
选择不同的合作伙伴,针对不同市场推出不同车型,这就是本田在2030年之前的规划。到2030年之后,本田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最好的电动汽车。至少,它是这么说的。
以上,共同构成本田全球电气化战略,核心有二:全新电动平台+固态电池。Honda e:Architecture的产品2026年之后将陆续落地;2024年还将有全固态电池示范生产线投入运营。
索尼曾经很强,本田燃油车很强,不过在智能电动领域,它们的小日子都过得马马虎虎。选择联手,因为彼此都有需求;有所保留,它们各自规划未来。
说到底,这不过是行业变革时期,索尼和本田全新商业模式的尝试。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华为和问界、和极狐、和阿维塔,百度和吉利,皆是如此。
华为、百度和索尼,它们都曾说过类似的话:帮助车企造好车。到现在,华为还没有“亲自下场”,百度和索尼已厕身其间。
为什么亲自造车?李彦宏曾这样解释:“传统车企很保守,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不足,所以我们要先发制人,主动出击,为市场提供一个参考。”
百度的目标是星辰大海,索尼又怎会甘心于本田一家呢?华为亦是如此,HI模式、智选模式多点开花。
理想无比丰满,现实总是骨感。它们都想赋能汽车产业,但这是车企也想握住的“灵魂”,如何让客户相信并选择自己呢?
根据规划,索尼和本田的新车将在2025年落地。以目前眼光来看,这台车竞争力尚可,车辆工程方面有本田保驾护航,体验不会太差;而VISION-S 02所展现的各种技术,影音娱乐、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等,大概率也都会出现。
不过,这样的论调只局限于当下。到2025年,智能电动汽车必将青出于蓝,一辆不错的车和一套不错的智能化设备,也许能满足需求,但很难引领时代。
标杆,一定要立得住才行。有个成语叫“缓不济急”,送给本田也送给索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