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造车有资质,李一男和自游家能成功吗?

从小牛电动到牛创新能源(现已更名为火星石科技有限公司),天才少年李一男的“自由”梦想,在很多人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味时,就已经中道崩殂。

几天前,有传言称“火星石科技正在筹划员工遣散工作,预计12月初执行”。一石激起千层浪,只是官方当时还辟谣了该消息。

也不需要众口铄金,到12月7日,NIUTRON汽车发布“致NV用户的一封信”,措辞诚恳而又深切,概括后核心思想如下:

由于自身原因,自游家NV在短期内无法交付,将在48小时内全额退款并送上车模及200元的星巴克消费卡。深鞠躬以表由衷歉意,小心意感谢曾经的短暂信任和陪伴,期待未来也许还有机会再聚!

“可能也没有”、“未来也许”,一系列不确定表述的使用,透露出无奈又表露着不甘。但,又能怎么样呢?

2019年启动研发,2021年12月发布自游家(NIUTRON)品牌及首款车型自游家NV,2022年10月8日新车上市。

就造车节奏来说,自游家还是走得很快的。“信”中提到,自游家NV自面世以来已收到24376名意向用户的支持,根据原定计划,12月是要开始首批用户交付的。

不过就造车流程来说,自游家走得非常拧巴。文章开头提到的“牛创新能源更名为火星石科技”事件,其实就发生在自游家NV正式上市的前三天。

对此,官方解释是为避免用户混淆“NIUTRON”、“自游家”品牌和牛创新能源的关系。因为这两个品牌均不属于牛创新能源,而是由大乘汽车注册并持有。

发布会当时,李一男这样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火星石科技将会在软件、智能、三电等技术领域赋能大乘汽车,共同提高整车和智能软件水平。”

换言之,自游家汽车是由火星石科技和大乘汽车联合打造,前者扮演类似供应商的角色,后者才是品牌的真正拥有者。在“信”的最后,落款处的“大乘汽车”也说明了一切。

用一个现有案例来说明这段复杂关系,火星石科技如华为、大乘汽车如赛力斯、自游家如问界。唯二不太相似的是,火星石科技和大乘汽车皆比不过华为和赛力斯,问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自游家创业未半却“就地解散”。

按照李一男的最初规划,大乘汽车不过是牛创新能源的代工厂罢了。

在去年12月发布自游家品牌及新车时,常州大乘汽车工厂的门头也换上了“NIUTRON”标识。到今年年初,还没焐热的“NIUTRON”就又被换成了“大乘汽车”。

本计划在3月上市、9月交付的自游家NV,一直拖到10月才正式上市,然后就有了而今的无法交车。

而造成这一切问题的关键,或许只因“资质”二字。

根据工信部相关规定,停产24个月以上的新能源车企再次生产需要经过核查,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已经破产的企业,可能会被撤销资质。

显然,由于之前众泰濒临破产及巨额债务相关问题,已停产超过24个月的常州大乘工厂,截至目前仍未能顺利通过工信部审批。

对于汽车来说,资质就如准生证一般,有了它并不能保证造车水平,但没有它一定连车都造不出来。

或许,李一男很早就预见了这样的结局。

在5月份的一次采访中,他曾正面回应过“造车失败”相关问题:“走不下去就走不下去。肯定会难过,你只能回家哭,你还能怎么样?自杀吗?我也不是第一次经历公司倒闭了。但至少我们要留下最后一笔钱,付遣散费,N+1,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大不了看钱不行了就不搞了,先把供应商的钱还了。”

在此前自游家NV的相关活动中,作为主理人的李一男在被问到一些规划或安排时,也经常以“没有”、“不知道”等词汇进行回答。当时可能还被认为是出于保密,而今看大概率是确实没有。

平心而论,李一男也还算是“有始有终”,毕竟赔偿员工和还账供应商都在计划之中。只是这倒塌的轰然和迅速,依旧会令人瞠目结舌。

所以,我们不妨也做一个假设:如果搞定资质的话,自游家能成功吗?

作为一款豪华中大型城市探索SUV,自游家NV同时提供纯电版和增程版车型可选,售价27.88万-31.88万元。看造型方方正正的确实“自由”,但是看产品普普通通的又不太自由。

比如三电系统。自游家NV纯电长续航版86kWh的三元锂电池只换来了560km,而纯电标准续航版65kWh的磷酸铁锂电池更是只有440km(均为CLTC工况)。

比如智能座舱。自游家NV采用“积木拼插交互”技术,中控屏一半是NIUTRON OS、另一半是CarPlay,二者可以独立操作。听起来很厉害,但或许只是降低自研权重的借口罢了。

再比如辅助驾驶。自游家NV标配地平线征程2芯片和单目视觉感知方案,支持软硬件选装,升级SuperDrive AAD后可获得双地平线征程5芯片(256TOPS算力)和29个感知系统传感器。不论升级前还是升级后,硬件水平都中规中矩。

在自游家NV准备闯入的区间,竞争对手不算很多,但实力都不弱,比如比亚迪唐新能源、理想L7、特斯拉Model Y等。

如此,就算是搞定了资质,李一男的自游家或许也是朝不保夕。

根据发布会当时消息,自游家NV上市后不到两天就收获超2万名意向金订单用户,为感谢用户支持又增发了首批车主权益10000名。但截至退款,这3万名额也没有用完。

从品牌发布到“就地解散”,自游家不过一年时间。可惜吗?也不可惜。

工信部从严审核生产资质这件事,也能说明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正在缩紧,这个市场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后来者,尤其是不务实的后来者,而那些已有的、务虚的企业也将加速进入淘汰期。

另外也有消息称,李一男正在和国金汽车接触,商讨“代工”事宜。只是,当一家即将“解散”的公司遇到另一家已经失败的公司,它们之间能擦出多大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