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虽然说,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分界点”还没有那么清晰。但从今年的车市行情来看,只有电动车贡献着市场增量,下周的上海车展,预计会看到更多的品牌ALL IN电动化。
未雨绸缪,秣马厉兵,已经踩准电动化的品牌们,对于智能化的竞争又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在IM AD DAY上,智己高速高架NOA领航辅助功能官宣上线。
时间线是这样的。4月底,高速高架NOA面向智己L7进行OTA推送,首批开放城市集中在长三角;6月,智己LS7也可以得到推送;年底,开放的城市会推广至全国。
有朋友会说,很多新势力,包括华为,前一两年就推出了高速NOA,智己是不是有点晚了?对于成立才两年多的智己而言,并不晚。而且,智能驾驶,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也没那么绝对,大家可以很快追赶到行业的最新水平上来。
再往下一步展望,城市NOA领航辅助也会来,预计就在今年,智己会对其开启公测。
最近,关于摆脱高精地图依赖的讨论越来越多,同样的,智己替代高精地图的数据驱动道路环境感知模型,也会在今年释放出来。
智己在智驾这件事上,有一个关键的伙伴Momenta。两者很像同心的环,价值观相同,圆心才能重合在一起,一个在外圆,一个在内圆,彼此配合,相互默契。
在这次的IM AD DAY上,与官方交流后,我们发现了智己做智驾的“3个差异点”:
1、Momenta的飞轮理念,也是智己做智驾的理念。
“飞轮理念”的核心是数据。在Momenta成立之初,他们就在思考如何解决自动驾驶的长尾问题,答案指向了数据驱动,那么如何获得海量的数据,仅靠Robotaxi是无法实现的。
飞轮的意思,就是从量产车上获得更真实、更广泛的数据,以此覆盖真实场景,再挖掘出黄金数据;有了数据之后,借助数据驱动算法,不断从数据中学习;技术是要迭代的,仅靠工程师人工操作并不够,所以,还需要一套闭环自动化系统,像飞轮一样自动迭代。
特点很明显了,“低成本、高效率”。
2、感知智能很重要,认知智能更重要。
智己在技术DAY上,提出的一个观点很有意思,“认知智能是今后自动驾驶的技术核心瓶颈。目前认知智能造成的接管次数,是感知智能造成的接管次数的10倍。”
现在的舆论,更多地关注于搭载了多少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这是感知层面的数据,它很好理解,也容易比较。但是,感知之后,还有认知,“要识别出障碍物,并做出决策规划”,更接近于核心算法,让普通消费者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却影响了真实的智驾体验。
智己这次着重讲的,就是他们在认知智能上的努力。
比如,发布了D.L.P.人工智能决策规划模型,着力解决认知智能的难题;在官方数据中,智己NOA的匝道通过率为95%,变道成功率97%,百公里误制动0.4次,已经超越一些头部玩家了。
3、安全的底色不会变,除了有好的算法,还要有好的车控。
智己和Momenta具体是怎么分工的?算法层面,Momenta肯定是主力,不过,智己的智驾团队早已和Momenta的团队融合在了一起,很多时候是一起办公的。
智己是设计制造整款车的,那就有必要在车控方面,做到顶级,确保安全。
这也是智己一直以来的坚持,在底盘调校上下功夫,给强大性能的电动机,一副更可靠的身板,这是有意义的。这种安全为先的理念,同样在智驾上得到了延续。
其实,这也是他们有些慢的原因,80分不能给用户,120分才可以。
自动驾驶,带给汽车行业的魔力,在于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汽车成为了AI智能的一部分,就有可能在将来实现科技平权。
具体是什么时候,我们不知道,但想象的翅膀有必要无拘束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