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高速NOA:有老司机那个味儿了

首先明确几个信息:智己高速NOA以视觉方案为主,并未启动激光雷达。同时,依赖于高精地图,之后,会慢慢迭代到舍弃高精地图。

全程体验下来,我们试驾的这款LS7,确实完成了整个NOA行程。中途,我主要接管了2次,下文会详细说到。

有几个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1、弯道表现:

刚过了收费站,地面车道线清晰起来的时候,就可以向下轻拨挡杆,启动高速NOA了。

这次路线,有几个比较急的匝道,智己LS7可以平稳地巡线而行,借助导航,它还会遵循限速要求。如果前后无车,希望加速快点通过,也可以轻按方向盘左边的拨片,将限速提高。这时,车辆就会按照驾驶员的意图,提高车速了。

有一个细节,车辆会稍稍偏向弯道的内侧,并不是完全居中行驶,这是模拟很多驾驶员的一个习惯,稍向内侧偏,让人更有安全感。

2、躲避大车:

这是智己NOA比较独特的一个功能,遇到大车的时候,它会尽量远离。如果要和大车并行,智己LS7会尽量往偏离大车的车道一侧靠,而且,屏幕上会有提示。

这还是一种安全感的体现,也可以说是老司机的一种意识。智己把这种概念,教给了机器。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大抵如此。

3、变道积极:

高速NOA的精髓就在于,借助于导航信息,我们在高速路段,基本可以“零接管”,车辆自己决定走哪条车道,在哪里下匝道。

这次体验下来,智己这套NOA在决策上,还是比较激进的,具体表现是变道积极。

你能感觉到,它在寻找一个最快通行的车道,只要视觉识别范围可达,并能计算出哪条车道通行效率更优,就会尝试变过去。

有时候也会出现“无效变道”的情况,变过去,不够快,发现又得变回来,这种反而更像人了。

高速NOA有一个必须的变道需求,就是准备下高速了,需要并到最右边车道去。这时,导航很重要,车辆也会留足量的时间,逐步变到右边去。

4、有人加塞:

加塞的情况,识别已经不是特别难的了。像智己NOA,主要靠摄像头,也能识别加塞车辆,将来升级激光雷达,补盲效果应该更好。

有一个难度是,如何执行,会不会急刹车。因为在高速路上,急刹是很危险的。另外,加速、减速的线性体验,也很关键,这决定了车里的用户会不会信任这套系统,还会不会再次启用这套系统。

能感觉到,智己NOA在加速、加速的感受上,其实是有认真调校的,比较顺,不急躁。

5、细节提醒:

智能驾驶,真有上了一个台阶的差异化,目前看也不现实。

但在很多细节方面,各家车企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比如,智己LS7的那块大横屏,在不断优化的UI里,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当导航提示左转或右转的时候,屏幕上方设计了流水灯效果,就会相应地左流或右流;当变道的时候,如果后向来车距离过近,屏幕的左侧或者右侧,也会有红光做提示,比后视镜上的提示灯还要明显。

还有几个探讨:

1、高精地图的取舍:

目前看,行业里正在舍弃高精地图,因为高精地图太注重后期维护了。比如,路面上的一条线重新刷过了,都会影响车辆的决策判断。

这次NOA体验,一次主动接管,就是因为一个匝道的线重新粉刷,来不及做出反应。另外一次是出匝道,进入收费站,没有线了,就需要接管了。不过,系统会提前提醒,也不是忽然就撒手不管。

“高精地图”可能才是智能驾驶的拐杖,越倚重高精地图,那么算法往前走得就越慢,整个智能驾驶的覆盖面也有限。

之后,智己和Momenta也会切换到“弃用高精地图”的路线上来。

2、激光雷达的展望:

激光雷达不至于被神化,目前主要起到补盲的作用,但难点就在融合上。

视觉断然不会被舍弃,因为成本低,信息也更加丰富,那就需要激光雷达向视觉靠拢。要用激光雷达这个感知元件,就要知道怎么和视觉做融合。

激光雷达的成本已经不是问题了,用才是关键。

3、谁更需要高速NOA?

跨城通勤的工作者,能用上高速NOA,真的很香。

高速智能驾驶,已经比较成熟了,的确可以减轻人们的驾驶压力。

一个朋友在朋友圈中写道,“雨天的时候,他觉得高速NOA比人开的还要好,他其实更加放心”。

不过,使用智能驾驶,是需要习惯和试探的,有必要知道这套系统的极限在哪里。“人机共驾”还是根本,知道机器的能力,就能在需要的时候及时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