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S7:在价格战里卖爆,凭什么?

自今年6月推出S7以后,深蓝的交付量就屡创新高。

比起6月8000辆出头的交付量,7月深蓝的数据直接飙升到了1.32万辆,接着8月再达到1.47万辆的新高,其中当月深蓝S7就占据着10039辆。

值得一提的是,从6月30日开始交付以后,深蓝S7仅用35天就交付出超过1万辆,打破了新能源车企单车型交付最快破万的记录。

深蓝S7的热销,似乎是锐不可当。

深蓝在打造爆款方面是有经验的。

早在去年9月开启交付的SL03身上,深蓝就曾一举成为了国内「最快实现交付破万的新能源品牌」。

不过这里面,实际还带着些遗憾。

此前深蓝CEO邓承浩在回顾去年SL03交付破万时说到——

“8月重庆高温限电,全部工厂关停,9月重新从零开始爬坡,做到了几千台,但10月整个芯片行业大范围断供,11月封控二十几天,直到12月才交付过万,整整延期了3个月。”

还好这些因素,在S7的交付里都褪去了。

在生产环节一切畅顺下,深蓝S7仅耗时「35天」就完成交付破万,火爆程度有目共睹。

之所以卖得这么好,离不开这段时间插混市场的大爆发。

根据乘联会前7个月的统计,插混车型累计卖出121万辆,同比大增93.7%,反之纯电车则是增长19.1%至251万辆,增势明显放缓。

显然,深蓝S7踩中了对的时间点。

插混市场,原本是没人看好,也没车企能做好。

具体原因,近日领克销售总经理林杰,在反思领克插混车销量时指出——

“上一代混动产品是在油车的基础上来做,由于车身结构限制,只能将电池包中置,所以电量有限、续航不足,同时电池包也会侵占车内空间。”

油改电的折中做法,最终也只能换来尴尬的市场成绩。

至于插混市场的崛起,是由理想带动起来的。

从理想ONE到L系列,原本外界不看好的增程混动路线屡战屡胜。

得益于大电池的加持,以及发动机不参与直驱的特点,使得增程产品一方面有着纯电车的行驶体验,同时也有了油箱带来的续航保障,完好解决了纯电车的续航焦虑问题。

另外,尽管增程混动技术不如多挡DHT混动的先进,同时后者对于企业的研发功底、成本控制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从用户感知层面,两者在油耗和城区动力表现并没拉开绝对差距,同时多挡DHT混动在发动机过早介入、换挡的工况下,也容易给用车体验造成减分。

有见及此,即便后来一众主张多挡DHT混动的车企,在奋力向增程路线投掷炮火,但丝毫不改后者大卖的局面。

不过只有理想来力推增程路线是不够的,何况它还是高居30万级市场,可谓远离了多数老百姓的用车市场。

于是,深蓝选择站出来。

从SL03到S7,深蓝这两款车型都坚持立足在15万级市场,给到主流用户最适宜的增程车之选。

尽管目前深蓝的主力售价只有理想一半,但前者在针对续航层面却丝毫没有缩水。

CLTC纯电续航121km/200km,结合低至百公里4.95L的馈电油耗以后,深蓝S7的综合续航达到了1040km/1120km。

得益于此,深蓝S7用户在一周的城市通勤里几乎不需要用到燃油,同时应对远途出行亦无需担心。

再者,在结合175kW最大动力输出功率以后,深蓝S7在其价位上,已然给出了超乎预期的行驶状态。

在此优势下,深蓝S7在8月实现交付破万,同时交付量亦已超越了零跑C11、问界M5/M7、岚图FREE等其它增程产品。

可以说,当下在增程混动市场上,排在深蓝前面的只有理想了。

深蓝S7的热销,与其EPA1平台不无关系。

深蓝清楚,要想解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痛点,除去采用增程结构还不够,提升电驱系统效率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于是EPA1平台的电机采用了8层扁线绕组、转子双V拓扑构型、超低阻导线、自适应控制算法、低阻力拓扑结构优化等技术,使得整套电驱系统的最高效率达到95%。

此外EPA1采用了微核高频脉充加热技术,此举能在-30℃超低温环境下,让电池的加热速度达到4℃/分钟,助力车辆的低温充电时间缩短15%,由此改善用户在极寒天气下的用车体验。

再者,EPA1平台搭载了最新一代的域控电子电气架构,在进一步集中车辆域控制器功能的同时,也为未来整车OTA升级留下了畅想空间。

至于当中8155芯片平台的选材,就为用户带来了最直接的流畅车机体验。

在硬件达到领先水平之余,「玩出花样」也成为了各家品牌的重头戏。

一方面,深蓝S7沿用了家族的“向日葵中控屏”,当用户坐到主驾位以后,该屏幕会自动转向用户来“打招呼”,如果副驾驶位乘客想要观影时,也能让中控屏转向自己一侧来实现更佳体验。

另外,深蓝S7除去给副驾准备了带腿托、头枕音响、零重力模式的「女王座椅」以外,该车还在遮阳板位置装配了一个12.3英寸屏幕,让用户在享受舒适躺姿的同时,取得更好的观影效果。

在现时各家内饰方案同质化之下,怎么再拓展出新的应用场景,这对于争取用户好感尤为关键。

在深蓝S7这样着力创新之下,难怪此前邓承浩有底气指出,“价格战是短期行为,未来市场还是要回到理性,打价值战。”

他强调,S7的产品力非常高,深蓝对于打价值战有坚定的信心。

邓承浩交代,早期深蓝S7增程版销量占70%左右,现在进一步发展到了近80%。

放眼未来,他还是希望纯电版本能达到30%以上。

因为邓承浩从一开始就认为,「新能源动力技术路线没有优劣,只有适合」。

正因为这样,深蓝并不选择押注在增程路线,而是构建起包括“增程、纯电和氢燃料”在内的多元化体系。

在这般兼容性之下,实际EPA1平台已站在了业内的绝对高度上。

“有人问我搞氢燃料是不是噱头?其实不是的。”邓承浩解释。

“我们提出的「原力智能增程」有两项功能,一个是油电增程,另一个是在未来进入氢能世界时,可以做氢电增程,我们是把氢燃料作为原力智能增程的一部分,去解决里程焦虑、纯电焦虑。”

“每年要在氢燃料动力系统投入数亿元,我觉得是值得的。”

与之同时 ,深蓝也在2021年加速研发半固态电池的进程。

邓承浩认为,2024、2025年量产半固态电池将是相对合理的时间,也是业内非常领先的节点。

就此来看,或许很快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打出「技术引领」标签的深蓝。

在此基础上,近来深蓝跟华为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深蓝战略市场部副总经理吕婷透露,深蓝是有两大战略,其中第一战略叫「电动平权」。

具体是指,深蓝通过超级增程和原力电动等技术塑造出强大产品力,让消费者能够获得新能源的全场景出行。

第二战略则是「智能平权」,深蓝通过强大的智能化科技,让消费者获得科技赋能下的美好生活。

其中华为在深蓝的第二战略当中,必然将担起重要角色。

早前深蓝曾表示,「在发力智能化、提升智驾体验方面,深蓝选择与业内知名供应链企业开放协作,以加速自身产品与功能的推出,抢占市场」,这多少已经在为华为的加入作出铺垫。

吕婷说到,“未来深蓝和华为在科技方面的探索想象力非常大,敬请期待。”

由此可见,深蓝的标签并不只有「增程」,未来它的角色,可能还会是一个“开放版的特斯拉”。

突出的科技+合适的价格,深蓝不难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在当下杂乱无章的价格战下,性价比的锚已经没有了具体对象。

如何去打造爆款车型,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就在这么难的情况下,深蓝S7连续两个月取得销量突破,助推整个品牌持续创出了交付新高。

毫无疑问,深蓝S7的表现是令人意外的。

而随着深蓝“内功”的持续释放,我们相信再火的结果,也不会只是一场意外,而是「实力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