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澎湃OS: MIUI谢幕,汽车登场?

在华为新品Mate 60以及智选车模式的连番强攻下,小米急需扳回一局。

10月26日晚,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集团战略正式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并发布了小米澎湃OS操作系统、数字高端旗舰小米14系列,以及Xiaomi Watch S3、小米电视S Pro 85等6款AIoT新品。

对于万众期待的小米汽车,虽然这场发布会的「含车量」不高,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澎湃OS的到来,意味着「人车家」生态的闭环,而小米造车也将正式完成「临门一脚」。

从生产资质,到8295芯片上车,到入局增程,再到如今自研操作系统,小米造车的节奏加快,落锤在即,而市场已经等待得太久,这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龙头企业又如何能不负期待?

在澎湃OS正式上线前,MIUI系统已经是小米征战了13年之久的「老将」。

而这位「老将」,不仅曾助力小米在国产手机领域站稳脚跟,而且绝对称得上是「战功赫赫」。

2010年8月,MIUI的第一版系统正式发布,基于原生安卓2.2开发,最初只有 100位用户体验了这一版本。

当时,安卓系统仍处在野蛮生长的时期,很多功能并不完善也不好用。针对这一情况,MIUI第一版着重设计了短信、联系人、电话三个应用,因为只有三个工程师,所以做的也并不复杂。

2个月后,MIUI V2版本就紧随其后,对一些应用进行更全面的优化。而到了MIUI V3发布,这也是初代小米手机所搭载的系统版本。

直到2012年1月19日,基于 Android4.0的第三方系统MIUI V4发布。也是从这一版起,MIUI大版本开始进入年更状态。也是在这一版本中,MIUI的全球用户突破1000万。

从2010年至2022年底,MIUI共发布了14个版本,从最初几个工程师到四五千人的软件团队;从最初的「100个梦想赞助商」,到全球11.75亿累计用户;从第一版只有4个常用功能,到跨端互联互通的底层深度框架……陪伴了小米从初创公司到世界五百强。

在这13年间,MIUI给「米粉」带来了易用、人性化的系统体验,更被网友称为「国产手机体验最好的手机系统」。

但现在,小米已经不止有智能手机,还有跨200多个品类的巨大智能生态,以及更重要的——车。

加上车以后,「各种设备涉及的操作系统分支之复杂、数量之庞大,不同系统及协议之间造成的生态连接隔阂,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因此,新一代操作系统迫在眉睫。用小米的话说,「现在,到了跨越的时刻」。

事实上,澎湃OS也并非小米一时心血来潮,更非一蹴而就。

据雷军介绍,这款操作系统的研发工作历时七年,是小米公司自研技术的集大成者。

澎湃OS基于深度进化的Android系统,同时结合了小米自研的Vela系统融合,彻底重写底层架构,为未来百亿设备、百亿连接做好了万物互联的公有底座。这样的融合使得澎湃OS具有更加高效、稳定和智能的特点。

这里,大家可能还是会疑惑,为何明明在拥有一套大家广为使用的MIUI之后,小米要费劲心血重新研发一个操作系统?所谓底层架构自研的意义又是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以车为载体实现万物互联,打造专属于小米的生态圈。

其实,万物互联喊了这么多年,但最后的落地却没有如同想象一般插上翅膀,这其中很大的原因还是系统之间互不兼容,手机,平板,汽车,智能手表……品牌各异,系统更是天差地别,很难友好适配在一个大生态之下。

而小米要做的,就是通过对底层架构的重写,将小米澎湃OS发展成一个中枢,让每一个设备成为我们的感知触角,从而形成一张巨大的物联网,真正打通「人车家」的生态架构。

畅想一下,未来,手机控制车载功能已经是「标配」,车内影音可以和室内影音无缝连接,车上没看完的电影,回到家可以一键继续,不仅如此,在车内就可以直接控制家电,比如开始煮饭、打开空调、打开电视等等。

作为一家科技大厂,入局汽车赛道,相比传统车企,在「智能生态」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如果实现「人车家」的完整概念,小米可能成为全球首批真正做到这一点的车企,不仅能弥补小米汽车入局较晚所受到的质疑,同时对行业发展有跨时代的意义。

因此,澎湃OS的发布,绝对是小米造车最重要的「基石」。

当然,小米如此奋发图强要自研操作系统,同行的压力不可忽视。

这里不得不提到「宿敌」华为。

2019年,华为正式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所谓自研,即鸿蒙OS并非安卓系统的分支或修改版本,而是基于5G物联网构建的全新的、独立的操作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国产手机制造商开发的系统基本都离不开安卓的底层加持,包括华为早期的EMUI,OPPO的ColorOS,小米MIUI等等,好处是开发方便,基础应用丰富,但问题在于即使秀到顶峰,也无非是优化得当。

这就好比永远是在细节上雕花,无法从底层架构上进行颠覆性升级。当遇到瓶颈打压时,大家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谁也不比谁强出太多。

而鸿蒙OS系统的诞生,则意味着能够减少对安卓生态的依赖,充分利用鸿蒙系统的特性和功能,将华为系统的产品全部拧成一股「绳」,打通数据流转,提供更好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更重要的是,鸿蒙OS的自研为后期华为跨界进军造车行业提供了有力的软件基础。

2021年12月,华为宣布与赛力斯共同发布在智选车模式下深度合作的高端智慧汽车品牌问界AITO。

在这一合作模式中,华为提供全栈式智能化解决方案,也就是软件系统部分,而赛力斯则负责造车,鸿蒙OS正式「上车」。

而此后,这样的合作模式出乎意料的成功,一个陷入颓势的传统车企,靠着华为的流量以及软件支持迅速「翻红」,问界在强者林立的新势力造车队伍中异军突起,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新款问界M7,18天订单就突破了3万台。

这其中,鸿蒙智能座舱功不可没,要知道,在智能电动车时代,车原本的属性开始减弱,消费者更多的关注的是智能化方面的体验。

而靠着几乎媲美手机操作系统的流畅体验,和丰富的多设备智能共享功能,以及人与车之间的「无碍」交流,华为「曲线造车」的模式打了一个漂亮的头阵。

就这一点不得不说,华为有先见之明,鸿蒙OS系统更是应运而生。

说回小米,相比之下,小米跨界造车的路线似乎看上去更加传统,从目前的规划来看,将囊括生产制造,到软件应用,甚至还要自建渠道和补能设施,如此「重资产」投入,也看得出雷军赌上所有也要「ALL IN」的决心。

智能化无疑是手机制造商造车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不论是来自于自身发展,还是同行压力,自研系统,看起来是雷军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当然,这中间的难度也非常大。

首先,操作系统完全自研本身就很难、投入很大。很多工作涉及核心技术,更别说还有专利限制,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

而要在这个系统上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活力的生态,那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就算系统真的开发出来了,软件开发商也并不一定会在你的新平台上开发软件。

因此,操作系统之争,核心其实就是生态之争。

小米与华为之所以能够自研系统,本质,还是基于此前大量的用户基数,那么未来之争则是完全是聚焦于双方各自开发的软件丰富程度,这也决定了车生态的完整度。

只不过,从造车来看,华为相对单纯聚焦于软件,而小米想要「硬件+软件」一手抓。

难,但或许能重开新局。

根据雷军透露,小米汽车研发进展超出预期,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目标不变。

随着小米汽车即将推出,小米整个硬件生态,将接入最关键的一环。

可以说,小米澎湃OS的推出,将是小米「跨越式」的新起点。

从手机到生态链建设再到新能源汽车,小米正在不断挑战自己,我们有理由期待,这家科技公司未来将会有更多令人兴奋的产品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