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个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在2021年3月30日那个晚上,雷军郑重给出了他对小米汽车的承诺。
在宣布造车1000天以后,小米汽车的正向研发技术正式登台了。
「小米汽车将全面重新定义汽车工业的技术栈,这将是汽车工业技术范畴的一次重大跨越。」
雷军的语气写满了「笃定」,而更重要的是,小米汽车确实有这底气。
小米不是第一个互联网跨界造车的代表。
早在2013年,雷军就曾两次拜会过马斯克,当年他就成为了特斯拉车主,开始关注电动车产业。
但此前小米一直没有造车,雷军曾给出过这样的解释——「小米现有业务有着巨大体量,还有巨大提升空间,仍需要专注,而汽车业务体量也特别巨大,我们一定要避免贪多嚼不烂。」
随着后来集团业务的持续稳定增长,小米也将目标剑指新的方向。
汽车,成为了构建小米智能生活下的崭新一环。
今年10月26日,在小米澎湃OS暨小米14系列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集团战略正式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
以人为中心、将「人车家全生态」有机整合,这是小米在下一阶段重点攻克的课题。
按照小米的判断,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是汽车工业与消费电子工业、智能生态的融合。
对此,雷军就列出过小米造车的种种优势:
小米拥有业内最丰富的软硬件融合经验;小米拥有业内规模最大、品类最丰富、连接最活跃的成熟智能生态,有大量的关键技术积累可以复用;小米有强大品牌积累、厚实的用户基础、超1000亿元现金储备等等。
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小米没有理由不造车。
2021年3月30日,小米做出了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决定之一,正式造车。
怎么造?
小米汽车团队全员,开了三天三夜的会,团队在会上明确了共识——「造车,百年赛道无捷径。坚持正向开发,从底层核心技术开始,十倍投入,造一辆好车!」
为此,小米首款车型Xiaomi SU7研发投入超百亿,研发团队有3400多名工程师,包括上千名技术专家。
作为参照,雷军指出一般车企做一辆车,大概用三四百人,10亿、20亿的研发经费。
「我们是用了10倍以上的投入,在有这样的把握以后,反正我是抱着志在必得的方式来做的。」
小米汽车在Xiaomi SU7身上,做到了不惜成本。
再者,此前小米还表示“10年内投入100亿美元”,可见小米造车并非以试水心态入局,而是真正押上了全部。
这是一场志在必得的战役。
造车究竟有多难,小米很清楚。
面对着由特斯拉开创的智能电动先河,小米汽车还需给出更具自身特色的表现。
「打造移动智能空间,打通人车家全生态」,这是它给出的回应。
为此,小米从7年前开始做小米澎湃OS,投入超过5000个工程师,从底层全面重构操作系统。
有专家表示对于小米而言,「科技大厂,生态造车」,这不只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可落地的决策。
在此基础上,雷军给小米汽车提了一项原则——守正出奇。
意思是指,小米要充分尊重汽车行业规律,确保把第一辆车做好,再在这个大前提下创新。
在此理念下,Xiaomi SU7作为首款车型,小米并不希望大家只记得智能化卖点,于是它决意要在传统项目上做出成绩。
实际上,Xiaomi SU7从命名上就强调了自身价值取向,其中“SU”正是「Speed Ultra」的缩写。
雷军指出,新车的定位是「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
而要实现「高性能」特点,Xiaomi SU7在自研电机部分就下了极大苦功。
HyperEngine V6/V6s,这是小米自研超级电机的定名。
其中「V+数字」的命名规则,实际是在对标过去大排量燃油发动机的命名做法,小米从中就再强调了其「高性能」的取向。
为了达到高性能,HyperEngine V6/V6s电机通过AI仿真优化转子应力,达成高转20万次转子结构拓扑,顺利找得高转速下最优的转子应力分布。
其次,为取得极致效率,该款电机的定转子气隙极限缩减至1.3mm,由此降低了磁阻来实现高性能。
从结果来看,该电机划分为了最大功率220kW/275kW的不同版本,最高转速达到21000rpm的尖端水平。
作为参照,极氪001 FR电机的最高转速为20620rpm,至于电机转速同为21000rpm的智己LS6,其最大功率为215kW。
极氪和智己,分别背靠着传统大厂的吉利和上汽。
不过,这两者的电机相比于HyperEngine V6/V6s电机,都同样存在着弱项的表现。
可以说,小米一出手,即达到了行业第一梯队。
然而,这还并没有结束。
达到第一梯队,这只是小米汽车的入门标准线。
更进阶的HyperEngine V8s电机,转速高达27200rpm,这才是小米的终极实力。
官方指出,这是全球最高转速电机,刷新行业转速天花板,并且小米还喊出了「两年内行业领先」的豪言。
要想实现如此高的转速及性能,小米决定实现全自研的定转子设计,并且还要给转子做足保护方案。
因此,相比于一般行业采用碳纤维完成包覆的做法,这次小米是直接从材料学源头上去攻克。
最终我们看到,该电机首发应用了960MPa最高强度特种硅钢片,强度是行业主流的2倍多,有力保障了电机的耐用度。
另外,相较于多数电机采用冷却水槽或单向油冷散热,坐拥全球最高转速的HyperEngine V8s电机,自然不可能以简单方案应对。
为此,该电机用上了「双向全油冷散热」方案,以双向散热的办法来更好保持温差,使得电机更能持续释放最大功率,实现Xiaomi SU7的高性能快感。
再者,HyperEngine V8s电机还突破了专利封锁的54槽6极设计,实现行业领先的77%槽满率。
其中,槽满率的高低决定了电场的强弱,也决定了电机的性能,HyperEngine V8s电机的出众槽满率,自然对应着其突出性能。
至于8层结构的Hair-pin扁线绕组,相比于以往常见的4层结构,也能进一步提升电机效率、功率密度和扭矩密度。
小米想要做好汽车事业的决心,单从电机上的种种技术创新也能可见一斑。
毫无疑问,小米汽车是要坚决打出「技术为本」这一标签。
事实上,从小米公司创办开始,雷军就清楚技术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早年小米提出了“铁人三项”——「硬件、软件、互联网」,后来更新的2.0版本改为了「硬件、互联网、新零售」。
雷军认为,唯有实现“铁人三项”,企业才能实现全链路的高效率,而贯穿其中的着力点就是「技术」。
「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归根结底,小米是一家科技公司。」
「这就决定了,小米的安身立命之本和长期发展之源,必须是技术。」
雷军这样自问自答。
可以说,没有这样强调技术的立业使命,不可能有小米的出现,更不会有「全面重新定义汽车工业技术栈」的小米汽车。
小米说,这是汽车工业技术范畴的一次重大跨越。
而在外人看来,这也是小米发展史上的一次激昂跃阶。
脚踩着核心自研技术来完成腾空飞跃,小米汽车这一步,是踩踏实了。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雷军对待事业态度,从来都是毫不客气。
同时,作为出色的连续创业者和投资人,雷军亦清醒认识到,踏入全新的领域,必然要面临诸多挑战。
「汽车行业复杂度之高、投入之大、周期之长、容错率之低,都需要小米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踏实、敬畏之心来面对。」
小米造车的刻苦,已通过一项项全栈自研的技术突破给出了答卷,并且在完备的智能生态布局下,小米也是国内少数有能力实现这样布局的企业。
「科技大厂,生态造车」,这将是小米汽车完成破局的全新路径。
相信不久后,市场会回馈它一份足够圆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