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运“囧”相频出,新能源真的是最优解吗?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占率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市场一片欣欣向荣。

销量暴涨背后,似乎所有人都暂时忘记了新能源车的固有弊端。直到2024年春运的如期到来,不少新能源车主又不得不被迫体验了一把“人在囧途”。

平日里积攒下的所有关于新能源车的骄傲,在此刻梦碎一地。

上图是笔者在正月初三从江苏返回上海时截下的导航图,尽管当日并非返程高峰,天气也格外晴朗,但是沿途的服务区充电桩基本都是全满和排队状态。

要知道,江浙沪本身新能源基础设施就较为完善,尚且出现如此情况,其它省市在春运时的新能源补能压力可想而知。

虽然新能源是大方向,但是2024年春运期间看到的各种幺蛾子,让笔者不得不重新开始思考:究竟哪种动力形式在当下更具有普适性?

首先,长途出行对于大部分新能源车来说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

以一辆标称续航500km的纯电车为例,冬季由于气温低,还要开暖风,再加上春运期间满载的情况多,高速上差不多跑个200km就要找充电桩补能了。如果是1000km的行程,补能4、5次是常有的事儿。

所以很多新能源车主在春运长途出行前都会做好详细的补能规划,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排队时间过长、充电桩损坏等情况,往往还要做Plan B,比如就近下高速找附近乡镇的充电桩。

本来春运返乡就要收拾一大堆行李,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如果还要为沿途的补能操心,这种体验恐怕很多人都不想有第二次。买车的意义是为了自驾出行更省事儿,千万别本末倒置。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4年春运期间的恶劣天气让很多新能源车主的出行体验雪上加霜。

比如2月初,以湖北为代表的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湖北的冻雨也一度登上了热搜。对于途经湖北高速的返乡人来说,堵上十几个小时很常见。同样是堵车,新能源车主往往还要承受身体上的严寒,可以说是心力交瘁。

在这里给大家稍微科普一下,以一辆2.0L排量的燃油车为例,不开空调怠速1小时大概耗油1L,由于发动机本身有热量,开空调怠速1小时最多2L油,50L油箱满油可以轻松撑一天一夜。但是电车就不一样了,由于电池和制暖特性,1小时大约耗电5-6度,60度电池满电也就只能撑10个小时。

而且不要忘了,就算堵到大家都没油没电了,人家油车靠着后期高速救援送过来的10L油就能开到下一个服务区。而电车估计只能叫拖车了,拖到服务区充电还得排长队。

我承认,新能源车短途行驶省钱又环保,但是如果跑长途,特别是恶劣天气下的春运长途,真的还是算了吧。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你买的是插混或者增程,不就没这些问题了?别急,如果你春运期间去过海南就不会这么说了。

近日,“海南新能源车离岛难”的问题频频登上热搜,据《新京报》报道,3月5日前离岛的新能源车船票全部约满,而燃油车船票基本正常,不少着急返程的新能源车主只能选择“车留人走”。

究其原因,考虑到新能源车容易自燃、且自燃后火势不易扑灭,离岛船只上只有少数固定区域可以停放新能源车,所以每艘船大概只能提供10个新能源车位。

尽管后面随着事件发酵,海南新增了新能源小车出岛专班,部分新能源车企也“雪中送炭”,为自家车主提供了免费托运服务。但是这种做法更像是一种“亡羊补牢”,如果车主开的不是新能源车,就不会遇到这些麻烦了。

而且部分新能源车企的免费托运服务看似很有温度,实际也给车主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他们让人先走,等运力恢复之后再安排托运到各个城市,期间最起码间隔二十余天,这些天车主的用车需求如何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离岛难针对的是所有新能源车,不只是纯电车。

有人可能会说,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合理,比如可以对搭载磷酸铁锂电池,或者电池容量较小的插混和增程车网开一面;也有人觉得这是在变相承认新能源车不安全;还有人认为海南作为新能源普及率第一的省份,这么做会影响到大家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

但是成年人都知道,很多事情做不到绝对公平,也无处讲理。

比如有些保险公司不给上了年限的新能源车续保,只能买交强险,不能买商业险。如果询问理由,他们往往含糊其辞,就说系统报不了价格;打保险监督电话,人家说商业险不是强制险,买卖自由。

突然发现,有时候绿牌就是原罪。国内的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不合理变得合理,尚需时日。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每个人的用车需求和场景都是多元化的,单一的技术路线很难完全满足,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理性辩证的态度。

如果站在国家战略角度出发,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也能让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但是对于个体而言,普通消费者更在意的应该是用车的便利性,毕竟我们活在当下。

说得直白一点,如果没有绿牌、免购置税、免车船税等优惠,还会有多少人选择新能源汽车?当然,我也不是鼓吹大家去选择燃油车,介于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间的HEV混动车型,可能才是抛开新能源政策导向后的最优解。

与燃油车相比,HEV混动车型的能耗更低、行驶质感更好;与纯电车相比,HEV混动车型没有里程焦虑,满油续航可达1000km;与插混和增程相比,HEV混动车型不需要大电池,后期维护成本更低。

回到用车本身,HEV混动车型对于极端环境的耐受性也比新能源车好得多。以最早研发和应用混动技术的丰田为例,有报道显示其HEV混动车可以在-46℃~50℃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三电性能不受影响。如果真的因为暴雪被堵在路上,怠速开空调比燃油车还要持久。自驾去海南也不会被归在新能源一类,真正做到了各种工况畅行无阻。

另外,开过HEV混动的朋友都知道,它的行驶质感与传统燃油车有着天壤之别。因为加入了电机,动力响应更迅速,起步和超车更有力,停车时即使开着空调和音响设备,也能长时间保持发动机熄火状态,低速短途可以用纯电行驶,NVH更出色。

消费者也在用实际行动证明HEV混动的实用性,比如2023年,国内HEV车型销量81.5万辆,同比增长4.4%。所以在新能源数据暴涨的背后,还是有不少理性的消费者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一点难能可贵。

其实不仅仅是消费者,国内的政策也在大力扶持混动技术,只是很容易被新能源的声音盖过去。比如去年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明确指出“鼓励发展混合动力、低碳燃料技术路线”。

可以这么说,面对现如今多元化的用车需求,在新能源产品不够成熟、产业配套不够完善的当下,HEV混动可能仍然是最优解。

2024年春运期间发生的种种,更像是对新能源车的一次集体大考,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光鲜数据背后的些许暗淡,这是新能源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大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究竟是选择陪着新能源产品一起完善成长,还是选择当下就已经非常成熟的HEV混动车型,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但是不管怎么选,我的宗旨是:车始终是为人服务的,千万别为车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