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长城汽车德国公司宣布关闭欧洲总部,计划今年8月终止所有雇佣合同。
这个早在2021年就成立好的长城欧洲总部,就这样突然踩下了刹车。
有意思的是,去年还有消息指,长城正打算全面进入欧洲市场,计划扩展至八个欧洲新市场。
从全面进军,到突然刹停,官方也只能以无奈应对——“很遗憾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尽管去年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汽车出口量头名的大国。
但中国汽车出海,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
长城,对出海抱有着极强的信念。
「如果自主品牌一味依赖国内市场,不走出去,导致在国际上没有影响力,多年积累下来的红利就被浪费了。」
「我也和大家开玩笑说,我们到底是选死在国内,还是死在国外?」
「长城还是选择死在国外,怎么也要去挑战。」
早在2019年,魏建军就表明了他的决心。
2021年11月,长城正式在德国慕尼黑设立欧洲总部。
当时,魏牌规划于2022年在慕尼黑开出首个欧洲品牌体验中心,首年建设60多个服务站。
抱有雄心的长城,计划在2025年实现海外市场年销百万辆,当中40万辆就在海外本地生产。
其中,去年长城欧洲区域执行总裁乔向华说过:
「长城在进入欧洲市场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一个成功的汽车品牌,一定是国际化的,只有做好国际化,长城才算是成功。」
同期,消息指长城计划全面进入欧洲市场。
继德国和英国之后,长城打算扩展至八个欧洲新市场,包括新增爱尔兰、瑞典等地。
此外,长城还给车型改了名字。
例如,欧拉好猫Ora Funky Cat,更名为“GWM Ora 03”;
欧拉闪电猫Ora Lightning Cat,更名为“GWM Ora 07”;
魏牌摩卡,更名为“GWM Wey 05”,拿铁则更名为“GWM Wey 03”。
但,随着本次长城的调整,原计划的扩张大概率要泡汤了。
谁是中资入欧的拦路虎?
欧盟,没法撇除它的责任。
去年10月,欧盟正式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动「反补贴」调查。
今年3月,欧盟再发布紧急通知,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进口登记的实施法规。
假如调查认定,中国电动汽车接受了“不公平补贴”,欧盟或将对登记在册的进口车辆征收“追溯性关税”。
其中,当时欧盟的公告已经说到——
「欧盟委员会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倾向于表明从中国进口的有关产品正在得到补贴。」
在表态已有站队之余,有消息指该加征关税的决定将在6月初就会公布。
加征关税的做法,不只有欧盟在做。
即便目前中国车还没成功进军美国,但后者已提前建好了一面关税壁垒。
5月中旬,美国宣布加征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从25%提升至100%。
此外,作为下一任美国总统的大热候选人,特朗普还直言——
「当选后,将对在墨西哥制造的中国电动车征收200%的关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福特CEO吉姆·法利曾指出,「墨西哥销售的所有汽车中,有25%来自中国。」
他认为,世界正在发生变化。
但显然,欧美政客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变化。
除了加征关税以外,今年以来欧美的小动作持续不断。
2月英国媒体曾报道,将对进入市场的中国廉价电动汽车展开调查。
同期,美国海关扣押部分保时捷车辆,原因是当中的座椅芯片来自中国。
再者,蔚来和奥迪的商标纠纷案件迎来二审判决——蔚来败诉,不得在德国以“ES+数字”的商标销售电动车。
还有报道指,墨西哥迫于美国的压力,将与中国车企保持距离,拒绝提供低成本土地或减税等激励措施。
情况层出不穷,但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阻挠中国汽车出海。
长城关闭欧洲总部,这当中固然有自身经营状况考虑。
但欧洲没有提供友好条件,反而提出了阻挠,大概是长城下决定撤退的“最后一根稻草”。
官方表示,关闭欧洲总部,并不意味着长城不继续在欧盟运营,而只是延续当下的代理模式。
如此一来,长城开辟欧洲其它国家的新市场,自然也就无从说起。
这,不排除其它中国车企也将出现类似遭遇。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创下历史记录。
其中,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相当于2021年和2022年的总和。
超越日本、晋升为汽车出口量头名大国,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正因如此,各厂商都想再进一步发展,直接占据欧洲大陆。
当下,尽管欧盟摆出了“拒绝”的姿态。
但,欧盟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
上个月,国家领导人在访问法国时说到,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
他指出,法国正在推进基于绿色创新的‘再工业化’,中国也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双方可以深化创新合作,共促绿色发展。
对此,马克龙给出了积极回应,他表示欧方不认同“脱钩”,欢迎中国企业来欧投资合作。
在Stellantis联手零跑、吉利牵手雷诺以后,法国或许有望给欧洲贸易壁垒打开一扇窗。
欧美对中资关起门来,离不开政治立场的站队。
中俄关系的密切,也决定了中国汽车出海的方向。
去年,中国对俄罗斯的汽车出口量达到84.1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倍。
有机构预计,今年底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或将超过60%。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关闭欧洲总部的长城,早于2019年就在俄罗斯开始投产。
这,也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的首个全工艺独资制造工厂。
魏建军曾介绍过,在俄罗斯开工厂的决定,是在2014年确定下来,次年就开始投建。
他认为,俄罗斯国土面积非常大,但道路基础设施并不完整,气候条件也复杂。
「我们判断,俄罗斯市场对SUV和皮卡车型有刚性需求,这跟我们的产品属性十分契合。」
需要留意的是,今年Q1长城销量为27.53万辆,同比增长25.11%。
其中,新能源车卖出5.92万辆,同比增长112.82%。
海外销量达9.28万辆,同比增长78.51%。
得益于此,Q1长城实现营收428.6亿元,同比增长47.60%.
尤其是,归母净利润32.28亿元,同比飞涨1752.55%。
不难看出,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增长带动下,这为长城贡献了主要的利润增幅。
相比于俄罗斯这个带点敏感的国度,位置和文化相对接近的泰国,则成为了中国车企争相落子的地方。
泰国,向来是由日系车统治的国度,且深耕时间超过了60年。
想要吸引中资落地,那么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自然成为了泰国的选择之一。
为此,当地推出了“EV 3.5”的逐年补贴递减方案。
按照规划,今明两年EV 3.5措施将导入约17.5万辆电动车。
到2027年,泰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35万-52.5万辆。
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泰国汽车总产量的30%。
其中,去年泰国纯电动车的注册量达到7.6万辆。
而在更早前的2020年,该数字仅有可怜的1056辆。
无论从发展潜力还是政府决心,泰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都给了中国车企极大信心。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跟提前布局俄罗斯市场的做法一样,长城在泰国也早早落子了。
泰国工业部长就说到,「长城是最早签署支持政府电动车政策的两家企业之一,也是首家本地生产、打破泰国民众进口依赖的企业。」
去年,长城在泰国卖了1.2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1%。
其中,欧拉登上泰国纯电动车销量榜的前十。
今年1月,泰国基地生产的欧拉好猫正式下线。
自此,长城成为泰国汽车市场「首个具备混动、插混及纯电车产品本地生产能力的汽车品牌。」
一边是关闭了欧洲总部,另一边则是在泰国率先完善好生产能力。
长城截然相反的做法,已然给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
在世界大变局之下,中国汽车的出海,不太可能复刻当年日韩的老路。
我们所要面对的挑战险阻,可能比起日韩要多得多。
而趁着当下,中国电动车还有着明显实力代差的机遇。
可以预见,接下来车企出海的步伐,还会越来越快。
在谈及欧洲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问题上,各大国际车企CEO纷纷对此表示不认同。
像宝马集团CEO齐普策就指出,「这样的贸易保护,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CEO们这样的公开表态,跟他们私下联系政客们时的说法是否一致,这点我们无从考究。
但我们清楚,汽车产业是欧洲仅存不多的支柱命脉。
中国车企要是没有两全的共赢方案,注定很难敲开对方的大门。
要共赢,还是要命,这是中国车企需要清晰传达好的信号。
同理,欧洲是否把中国车直接拒之门外,就能维护好原有的盘子,这也是值得再三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