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独立自动驾驶业务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滴滴似乎就是国内网约车领域首屈一指的代表。移动出行是其主打业务,它更多的是以约车平台、社会服务行业的面貌示人。此外,由顺风车业务而引发的安全问题也一度将其推至风口浪尖。自2018年8月27日滴滴顺风车业务下线,尽管经历了多个版本的迭代,至今也仍无具体的上线时间。
在8月5日,滴滴出行官方宣布旗下的自动驾驶业务独立,由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滴滴出行CTO张博兼任自动驾驶新公司的CEO ,原顺为基金执行董事孟醒出任COO,贾兆寅和郑建强分别担任美国研发团队和中国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三人均向张博汇报。
进行“出行”升级,滴滴早有布局
突然宣布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公司,的确令人颇感意外。但通过分析来看,其早就有所布局。滴滴从2016年至今已经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成立了研究院和实验室,并获得了加州和北京两地的自动驾驶路试牌照。此外,其早在今年3月初于上海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上海滴滴沃芽科技有限公司。相比于布局自动驾驶行业多年却未将业务独立的百度,滴滴此次着实是走出了国内互联网或者说科技巨头的步伐。
从世界范围来看,谷歌于2016年将自动驾驶汽车业务从X实验室分拆出去,成立新公司Waymo。今年4月,Uber拿到了软银愿景基金、日本丰田汽车和零部件供应商电装公司的10亿美金投资,估值72.5亿美元的无人车业务正式拆分为独立公司。滴滴此次的一番举动,更是令其成为率先完成自动驾驶业务拆分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与此同时,在今年的7月,就有消息曝出滴滴正在与其最大股东软银以及潜在投资者,就关于自动驾驶的新一轮融资事项进行谈判。所以,滴滴成立子公司的消息一出,很多便人认为其是在效仿Uber剥离自动驾驶版块,意图获得更高的估值去准备上市。
客观而言,自动驾驶业务的独立确实证明其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拥其有了更多的自主权限,所受到的限制也会小很多。而另一方面,当下的自动驾驶在短期内很难实现规模化的商用,若是和主体公司捆绑在起来会拖累主体公司的业绩,这并不是滴滴想看到的。毕竟滴滴自2012年成立以来都未能实现盈利,在2018年,滴滴的年度总亏损为109亿元,仅司机补贴这一项金额就达到113亿元。
早在前两年,就有传言滴滴要进行上市,但去年的顺风车事件无疑是打乱了它的步伐。在湃客看来,独立自动驾驶业务并不会对滴滴上市造成多大的推波助澜作用,但侧面则印证滴滴正在加速上市的步伐,力图借此突破目前的处境。
独立业务,绝非只在乎眼前
从目前来看,自动驾驶技术还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无人车的应用案例更是少之又少。(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解析与探究,请参详湃客前期发布的《L0-L5级自动驾驶如何划分?国内外自动驾驶发展到哪一步了?》文章。)多数持有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则会寻求与出行平台进行合作,诸如谷歌与美国网约车平台Lyft。从这一方面来看,具备真实用户约车的现实使用场景,是滴滴目前的最大优势。
除此之外,滴滴在其余方面则优势略微。首先是硬件层面的技术,其距离谷歌、百度这类公司相差甚远。其次就是滴滴之前所说的要重点做的软件层面,百度针对自动驾驶做出了Apollo,它类似于自动驾驶行业的操作系统,致力于让传统汽车厂商以及造车新势力在未来能在该平台体系下打造无人车。但是关乎于软件层面的布局,滴滴官方并未透露任何消息。
作为国内移动出行平台的龙头企业,滴滴近些年来饱受安全问题的争议,这也使得其变得保守。但就目前而言,自动驾驶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技术、数据层面需要突破,而且还关乎于滴滴以及普通消费者更为在乎的人身安全问题。现阶段“保守”的滴滴将该业务独立出去,或许也更加利于双方的发展。
在滴滴整改过程中,国内的网约车平台以及顺风车市场也在发生变化。部分用户转向以顺风车业务起家的嘀嗒出行,哈啰出行也在今年2月正式上线顺风车业务。此外,像是高德顺风车也在6月初启动了部分城市车主招募、曹操出行宣布9月上线顺风车业务等。滴滴此刻的布局,想必也是在稳固自己的平台领先地位。
不仅是独立与开放,滴滴还有更多的想法
在今年7月,滴滴出行正式推出网约车开放平台,开放平台将向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开放。其先后与广汽、东风、一汽等多家车企达成协议,“如祺出行”、“东风出行”、 一汽运营的网约车服务等第三方服务商也将接入滴滴网约车开放平台中。未来,用户可以在滴滴出行App中呼叫到不同平台的车辆。
这也就是说,滴滴出行平台之后会变得更加开放,会吸纳更多的第三方出行服务商,滴滴的用户基数也会得到显著提升。开放平台以及将自动驾驶业务独立出去,都足以看出滴滴颇具野心,并且前者的推行以及后者的宣布,时间差也不足一个月。
此外,在8月初,滴滴出行还与全球领先的能源企业BP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在中国建设开发和运营新能源车充电桩站。作为世界领先的石油和天然气企业之一,BP近些年也积极投身到电动车行业,并且之前也陆续投资了关乎充电领域的相关企业。“凭借BP在全球的零售经验、新能源车充电技术及运营能力,以及滴滴强大的移动出行服务平台,双方的合作将为滴滴司机及广大中国车主带来高质、便利、可靠及安全的充电服务。”
如果按照滴滴的思路继续下去的话,更加开放的滴滴出行平台会越来越像一个出行方式的整合与集结,里面将包含大量的第三方出行服务商以及更加强大的用户基础。此外,自动驾驶以及新能源充电服务的布局也都将建立在用户基础之上,未来的滴滴将更加突显其大平台的优势。若是技术层面能有所突破并不断更进的话,滴滴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基于上述所言,滴滴选择独立自动驾驶业务的确是对未来中国市场的先行布局,有一定的利好作用。并且通过其出行平台开放、布局充电服务,甚至是涉足金融方面来看,滴滴的野心必定不会只局限在大家所认知的“网约车平台”那么简单。但如何协调好服务与技术的共同推进,滴滴也将面临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