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降价的B面,谁在哑巴吃黄连?

“目前动力电池成本占到汽车总成本的40%、50%、60%,并且在不断增加。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2022年7月,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一声苦叹,捅破了长久以来动力电池厂商与主机厂之间维护表面和平的泡沫。

彼时,天下苦宁王久矣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但鉴于其巨大的体量,主机厂被迫在一次次涨价、预付款中,屈服在宁王的“淫威”下。

近日,宁王又祭出“让利”大招,准备深度绑定与主机厂之间的供货协定。

网上关于这件事的报道有很多,我们不妨聊聊宁王“让利”这件事的B面,那就是二三线电池厂商该如何应对?产业链中到底谁在“闷声发大财”?

在供应链、产能规模上占据极大优势的宁德时代,一旦使出了降价这一利器,过往凭借价格优势疯狂往上卷的二三线厂商们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因此,宁王“让利”之后,二三线电池厂商也在做紧急应对。

比如,目前长城旗下的蜂巢能源也推出了10%降价计划,部分供应商已收到蜂巢能源要求配合降价的邮件。

近日,亿纬锂能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下游客户基本上还是尚未盈利的状态,作为主要供应商,公司会在战略上给予一定支持,在利润上部分让利下游。

亿纬锂能还透露,公司已经运行比较成熟的基本上有三种定价方式:第一种是价格联动模式,即价格与主材联动;第二种是定价返利模式,即确定一个价格,年底按照碳酸锂价格的变动情况进行返利;第三种是全年锁价模式,即按照一口价的方式把一年的价格确定下来。公司会将三种定价模式提供给客户,看客户需求来决定。

更为灵活的定价方案,或许是二三线电池厂商面对宁德时代挤压所拿出的通用手段。这也能为抵御宁德让利赢得一些周转空间。

同时,为了保护大客户,部分电池企业无疑会与宁德时代在服务和商业模式上“正面较量”。

事实上,二三线厂商也并非毫无胜算。

有消息称,有8家主机厂收到宁德时代让利方案,T公司否了,其他7家还在评估,预计3家国企系主机厂先签署,另4家新势力认为优惠幅度不大,会观望。

近些年,诸多传统车企乃至新造车企业自研电池已经不是新鲜事。宁德让利方案伴随有苛刻条件,进而也增强了部分主机厂今年导入二供的决心。

另一方面,从产业链联动的角度讲,部分家里有矿的厂商可以暂时不慌。

比如赣锋锂电背后的赣锋锂业在全球坐拥多个大型锂矿资源,瑞浦兰钧背后有实力雄厚的青山集团,他们在降本的最核心端都有一定话语权。

更为关键的是,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预计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上游成本让利下游的操作下,新能源汽车增速或许持续提速,对抗特斯拉降价的底气更足,进而也能进一步摊薄行业发展的边际成本。

马斯克早就说过,建议所有干新能源车的,全都进军跟电池原料密切相关的锂产业。甚至有人说,谁掌握了锂,谁就掌握了新能源市场的印钞许可证。

但动力电池厂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挣钱。

2017年,宁德时代的毛利率是36.29%,而2022年第一季度,只有14.48%。净利率在2022年,也从2017年的20.7%下降到了4.06%。

不光宁德时代,过去六年,大多数动力电池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在下降。

可以看出,电池厂商竞争市场份额,持续在“流血奋战”。

再看动力电池最重要的上游产业之一,正负极材料产业。目前正极材料主要集中在镍钴锰酸钾,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

过去几年,正负极产业的利润率,呈现出一个V形曲线。也就是2017年的时候,利润率很高,中间一度下降,现在又回到了2017年的水平。

是不是矿山开采就很挣钱呢?也不是。

矿业投资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巨额亏损。同时还夹杂着资本炒作,行业高温不止,偏离了正常的价格区间,同样不会旱涝保收。

再剖析来看,动力电池行业最挣钱的部分大概集中在三块。

其一,是电池隔膜。国内的两家龙头企业,恩捷股份和星源材质,占据了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议价能力非常强。过去几年,隔膜产业的毛利率,普遍在40%左右。

其二,电解液行业。因为电解液是一个典型的化工行业,遵循着规模效应,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利润就越高。毛利率普遍也维持在40%左右。

最后,是做动力电池设备制造的。因为这个环节的技术含量高,准入门槛也高,一般的竞争对手进不来。而一旦进入,就是非常高的利润。目前动力电池设备制造企业,毛利率均值也接近40%。

今年1月9日,经济学家任泽平曾在微博上发表观点称,宁德时代“恃强凌弱,打压竞争对手,没有老大格局”等。

2023年,天下苦宁王久矣,依旧是一个不变的主题。从整个行业而言,原材料降价、产能饱和之后,价格战是势在必行。

只是,这一次行业不仅要受苦,还要持续洗牌,浪里淘沙。二三线电池厂商及电池上游厂商,如何穿越这一次周期轮回,值得继续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