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头,如果你的电动车还没有「电吸门」这个配置,恐怕都不敢说高端二字。
作为曾经迈巴赫、劳斯莱斯等超豪华车的专属高级配置,进入电动车时代后,「电吸门」仿佛一夜间「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也因此激起了两极化的评价,喜欢的人每用一次都能陶醉半天,讨厌的人直接称它为「脑残」。
电吸门,究竟是电动车行业内卷下「美丽的废物」,还是集优雅与实用于一身的「黑科技」?
不知道你是否也经历过类似的体验。
一种情况是,当朋友或家人下车,一把重重地甩上车门,你在车里不仅耳朵一声闷响,更开始隐隐心痛自己刚买不久的新车。
还有一种情况是,当朋友或家人下车,过于轻柔地甩上车门,实际车门并未关闭,过了许久,你才在仪表盘上的安全警示图标的提醒下,意识到自己居然「敞」着门奔行数里。
鄙人不才,上述,还真的都遇到过。
于是乎,有没有一个功能可以代替人类完成关闭车门最后半段的旷量消除工作,让关车门这件事变得既优雅又安全?
电吸门由此应运而生。
从原理来看,电吸门并不复杂。一般来说,正常的汽车门锁有两个档位,第一道挂上后会留有6-9毫米的缝隙,称之为半锁状态(很危险);而第二道锁上后是全锁状态(安全)。
而电吸门的作用就是,当车门第一道锁挂上后,门锁系统的马达会自动将车门从半锁位置拉紧到全锁位置,将车门牢固关闭,并且不会发出传统惯力关门的噪音,提高了用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我们仅需要轻带车门,便可轻松完成关门动作,整个过程既优雅又省心省力,尽显满满的高级感。
也因此,电吸门这一配置曾经只出现在类似于像宾利、迈巴赫这样的顶级豪华车,以及奔驰S、宝马7系、奥迪A8L这样的D级行政轿车上。
但在新势力「堆料狂魔」们的不屑努力下,电吸门开始被卷到了三十万左右这个级别,像理想的L系列、极氪001、蔚来ES8、ET7等等都可以标配或者选装电吸门。
随着电吸门的普及,近期,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电吸门存在的「夹手」风险。
5月11日,理想L7车主发文吐槽电吸门夹手,起因是其在使用理想L7电吸门时,手指被卡住,并且夹伤了。从该网友上传的图片来看,在其手指关节处,有一个很大的凹陷,上面有清晰的挤压痕迹。
从原理角度出发,由于电吸门关门的路径太短,所以需要更大的力让车门关闭。因此,电吸门的力量大概在600牛(61公斤)左右,如果被电吸门夹住,相当于被一个成年人穿着铁鞋单脚站立在手指上。
说白了,这样的力度就算是成年人被夹住,手指都很有可能出现骨折风险,如果换成孩子或者老人,更是不堪设想。
或许,有朋友会问,电动尾门有防夹设计,那为什么电吸门不能增加一个防夹功能呢?
还是得从原理出发,电动后备厢盖可以防夹手,是通过车门感应到阻力时,车门停止闭合。但这里所说的防夹是处于门的前部行程,而今天讨论的电吸门的防夹是处于尾部吸合行程。
在这一行程中,电吸门设计的出发点本来就是克服阻力去关门,确保行车安全,如果增加防夹功能,很容易出现关不上门的情况。
也就是说,电吸门的第一要务只是要关牢门来保证行驶安全,至于手被夹不夹,不是电吸门考虑的范畴。
对此,理想CEO李想也在微博中表示,防夹和电吸确实是冲突的,不过,我们可以为电吸门增加一个开关。
从李想的发言来看,他是支持电吸门这一技术并可以为之改进的,但后续什么时候改进,以及车企愿意花多大的成本改进,就都是后话了。
面对电吸门的夹手隐患,其实,质疑方的言辞更加激烈。
比如,合众汽车CEO张勇表示,“电吸门,就是无用的脑残设计,出门基本不动手的人才用,比如74岁的查理三世”。
为何两位CEO在电吸门这一小小功能点上会产生如此激烈的「对立」?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在探讨一个功能实不实用时,我们无法抛开它的使用场景。
上文提到,电吸门以前只是豪车的标配项目,而且早期基本要豪到劳斯莱斯、宾利的程度,所以这个功能其实并没有普及,所以夹手的案例自然也不多。
其次,对于超豪华车的使用场景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既有面子,又实用的功能——想象一下,出入高档场所,接送客户,为老板优雅的关上车门,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一丝粗暴的关门声…….
而这样高端商务的场景相对单一,如果有专门的司乘人员开关门的话,他本身也会对这一功能较为熟悉。
但如今,当电吸门开始在三十万级电动车市场普及后,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汽车是家庭主要的出行工具,那就意味着,开关门的频次会显著提高,包括使用场景也会更加复杂。例如,是否有孩子在旁玩耍,或者老人自行上下车关门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电吸门的使用隐患。
再说个比较简单的例子,电吸门一旦出现问题,维修工作既繁琐又昂贵。以前,你跟老板说,电吸门坏了,没关系,修好就行;但如今,家庭用车追求一个经济可靠,如果还要花高额成本维修电吸门,那只能说「弊远大于利」。
此外,对于电吸门,很多企业都是将其作为「卖点」进行宣传,这也无意间对于消费者产生了误导,认为电吸门就是高级的代名词,从而很少联系到自身的使用场景,进行切实的判断。
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比如,隐藏式门把手。
随着电动车普及,隐藏式门把手也越来越常见,从车企角度出发,这一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阻,并且外观看起来更具科技感。
但厂方不会在宣传里提到的是,在面对北方较冷的天气,这类需要按压弹出的门把手设计可能会出现电子设备常见的冻结状态,从而让你无法打开你的车门。
再比如,现在流行的大天幕设计,几乎电动车都是一整块玻璃大穹顶,优点是增加整个车舱的通透感,但是如果做不好防晒,那这整块玻璃在暴晒的夏天就是一块「烫头神器」。甚至,取代了以往的顶棚设计,玻璃结构的顶压,翻滚安全又是否达标?
还有全触控液晶大屏,随着大屏越来越多,很多人反倒怀念起了实体按键,需要警惕的是,一旦出现紧急状况,驾驶者是否能够从曾经的实体按键「盲操」切换到大屏里的层层检索呢?
答案不言而喻。
或许,有人会说,难道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配置,才让电动车卖上价格的吗?
对此,李想曝光电吸门前装价格标配500元,后装成本5000元。
也就是说,对于车企来说,高端如电吸门也不过就是500块的成本罢了,至于像抬头显示、大屏幕、车载冰箱等等,看上去高大上的「豪华配置」,本身可能成本极低。
它们的原理并不复杂,技术含量也不见得有多高,更多的是内卷下的产物,是各家车企增加差异化卖点的手段。
因此,作为消费者,在购车时应该更多的联系自身使用场景出发,购置能够满足你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