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电车全系降价,合资新能源降价潮来了?

如果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降价到一定程度,你会考虑买它们吗?

销量数据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比如上汽大众ID.3在上半年累计销量只有1.3万辆,但是立减3.7万元后,连续两月突破万辆

没有任何疑问,降价后的上汽大众ID.3打破了合资新能源月销不破万的魔咒,更是开启了合资纯电车的新时代

尝到甜头后,大众ID.家族近期更是如法炮制,全部限时特惠,其中上汽大众,ID.3继续至高优惠3.7万元,ID.4 X优惠3.3万-4.2万元;一汽-大众,ID.4 CROZZ优惠4.35万元,ID.6 CROZZ优惠4.5万元。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领头羊,大众都用降价的方式来走量,是否代表着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大规模降价潮要来了?

今年上半年,大部分主流合资品牌并不好过,在中国市场整体销量下滑幅度不小。

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燃油车型没能再带动合资品牌销量的增长。同时,新能源车也并未成为新的增长点。

其中新能源车型方面,合资品牌多款重磅车型的销量并未有起色,比如日产ARIYA上半年累计不足1500辆,福特电马近半年平均月销不足300辆。

仅有前文提及的上汽大众ID.3和终端有10万左右优惠的宝马i3能够连续多月给出好成绩,并且前者在终端已经一车难求。

上汽大众ID.3的供不应求也产生了“虹吸效应”,据一线销售人员表示,ID.家族其他车型的销量也有所增长,如ID.4 X和ID.6 X有时一天就能增加1-2单。

这说明价格让步到一定程度,选择大众新能源车型的消费者大有人在。

除了大众之外,丰田、日产、通用等合资品牌在国内也有着“品牌光环”和大量用户基础的优势,那么降价走量的方式或许也同样适用。

并且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是年底前冲销量的好时机,对于大部分销量下滑严重的合资品牌来说,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同时进入9月以来,自主新能源车型的“价格战”打得火热,小鹏P7i、新款问界M7、比亚迪元Pro、吉利熊猫mini等多款不同定位的车型纷纷加入,合资品牌再不让步,除了销量表现可能不好看,是否还会有依旧保持高傲姿态的嫌疑呢?

有了以上优势,合资品牌们对未来的发展十分乐观,大家的抱负不小,都表示到2025年要推几款纯电车,到2030年新能源销量又将达到多少万辆。

但是现实可比喊口号难多了,如何将群众基础转化为增换购用户才是难题。

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首购用户占比跌破50%,也是这年中国车市正式进入存量时代,而2022年我国再购用户占比高达70%,目前中国是一个存量车市无疑。并且据调查显示,之后的一两年内,合资车企的老用户还会加快增换购速度。

所以合资车型需要把握住这部分人群,特别是品牌的老用户,不然之前的用户基础优势就会丧失。

对于价格合适的合资新能源车型,老用户选择继续相信同一品牌的可能性并不小,以上汽大众ID.3为例,一线销售表示,有意向的客户中增换购比例高达85%,并且家里基本都有或者使用过一辆大众车型。

所以为了得到更多老用户的青睐,合资新能源车型也需要一波降价潮来吸引他们的目光,以防“移情别恋”。

除此之外,降价后也能挖掘一波潜在客户,可以通过劲爆价来获得关注,从而让大家去对比,最后就算没有成交,也能扩大品牌的影响力,还是赚了。

虽然大部分合资车型还未有完整的新能源车型矩阵,似乎可以等到车型品类更为完善时再集中发力,但是问题是它们需要一个留在“牌桌”上的机会,如果现在不通过降价来抓住大量的增换购用户,那么之后可能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了。

除了迫于市场压力外,合资新能源车型本身偏高的定价也值得降一降。

车型卖得好与不好的关键之一在于性价比,而国产车从燃油时代就有一定的优势,进入新能源市场后也依旧如此,对比之下,合资新能源车型就显得又贵配置又低。

就以上汽大众ID.3为例,其厂商指导价为16.2888万-19.2888万元,如果与指导价接近的同级别国产车相比,那么它在配置上没有什么优势。

比如,大众ID.3纯净智享版(16.2888万元)与秦PLUS EV 500KM豪华型(16.18万元)相比,其纯电续航里程、主动安全功能、内饰材质上都要逊色不少。

但是上汽大众ID.3在降价之后,与定价在11万-13万元左右的A0级车型相比,无论是车身尺寸、动力性能以及续航方面都要更好,更高的产品定位也将销售策略变为了“错位竞争”,这也是为什么它一降价后销量能立马起飞。

目前合资品牌也已经意识到了此前其新能源车型定价偏高这一情况,并且有了觉醒的趋势。

可以发现,现在合资新能源新车的定价都开始比肩燃油车型,并且有瞄着自主品牌定价的感觉,比如别克E4/E5、日产ARIYA 500新车型。

而这背后的本质或许是:合资品牌想要在新能源车型上重塑一套新的价格体系

对于已经上市的合资新能源车型来说,降价也正好顺应了这个过程,那么大规模降价潮来临的可能性就增大了。

并且觉醒不只有降价这一种方式,合资品牌也在谋求与自主品牌的合作,试图推出更平价的车型,比如大众牵手小鹏,并入股4.99%,计划共同研发新车型。

还是那句话,合资品牌把价格和自主品牌拉到同一水平线时,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或许才真正开始。

就连大众都放下“面子”和自主品牌打“价格战”,那么其余合资新能源车型跟进的可能性你觉得会小吗?

同时合资新能源车型降价潮就算真的来临,我们也不能认为这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合资品牌在一两款产品试水后的自我重新定位与价格体系的重塑。

这对消费者而言一定是件好事,如果你是合资品牌的拥趸,那么买车可以省下不少钱;如果不是,那么合理定价后的合资车型加入市场竞争,并同自主品牌一起内卷后,所有新能源车型的价格也有可能再降一降。

合资品牌不断调整价格后的结果就是我们成为了别人羡慕的对象,毕竟德国人买一台“自主品牌”的ID.3需要花我们3倍左右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