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燃油车卖不动了,真的是件好事吗?

似乎从今年开始,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地位开始扭转。 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Model Y登顶全球汽车销冠,新能源车首次完成超越燃油车这一壮举。
理想市值于第二季度超越长城,仅次于比亚迪,并将长安、上汽等一众老炮甩在身后。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我国燃油车销量同比下滑8.2%,而新能源车却同比增长37.3%。 以上种种迹象都在表明:燃油车式微,新能源车正迅速崛起。 那么按照这个节奏进行下去,燃油车会消失吗?并且我们还可以把问题再深入一些,如果只有新能源车是一件好事吗?
对于未来新能源车的发展,业内不少大佬都充满了信心。
王传福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60%,李想则预计将达到70%。 那么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以上两位老总认为燃油车两年后与新能源车在市场竞争力上几乎没有可比性。 不过和业内人士的期望相比,实际的电动化浪潮却并没有那么快。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分别为4.9%、5.8%、14.8%、27.6%,2023年上半年达到32.4%
新能源车渗透率增长速度的确十分迅猛,但是离大佬们所说的六七成还有很大差距,而燃油车也还远没有到快消失的地步。 如今,燃油车依旧占据七成左右的市场份额,2022年国内仍有近1500万位车主选择燃油车。 所以,一些看似电动化转型落后的传统燃油车企,或许正是有自己的考量。
燃油车市场依旧巨大,传统车企有着优势地位,自然不愿意现在就放手。同时,燃油车是它们盈利的重要板块,能够保障企业良好运营,也能为推进电动化转型助力。 但是为什么我们已经有新能源车压制燃油车的感觉了呢? 除了前文提及的新能源车销量每年拥有较高增长率之外,或许是我们都在期待一个有颠覆性的故事出现。
就如王传福所言,“造车之路很难走,但是我们坚持走了20年,这是比亚迪造车的故事,也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 自主品牌通过新能源弯道超车已经成为共识,而燃油车消失、新能源车“挑大梁”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国产车将有望取代合资车的地位,实现“翻身”。
并且不少新势力还凭借着新能源车实现品牌向上,而造自主豪车也是很多国人的期待。
但是在我国新能源行业弯道超车的过程中,部分燃油车、新能源车,甚至连车主都成为了“牺牲品”。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7月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9%,低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率的平均水平。 同时今年6月、7月,汽车行业整体利润下滑明显,分别同比下降25%30%,而这与新能源车大举入侵燃油车市场脱不了关系。 一是在新能源车的竞争下,能实现盈利的燃油车市场萎缩;二是不少新能源车为了抢占市场降价甚至亏本销售,比如理想、蔚来、小鹏等在近几年一直持续巨额亏损。
“入不敷出”几乎成了所有新势力的通病,这几年有不少品牌因此销声匿迹。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有接近200家新能源品牌,而如今只剩50家左右。 不管是新能源品牌倒闭、车型停产或者降价,最终车主都会受到伤害,倒闭会影响质保、维修等方面,而降价、停产会让车主被“背刺”,比如理想ONE停产、小鹏G9大降价都让老车主颇为受伤。
现在,似乎买新能源的车主,都需要有随时可能被“背刺”的觉悟。 或许我们可以大胆下一个结论:在新能源车不惜“血本”抢占市场的过程中,存在不少三败俱伤的局面。 虽然现在谈燃油车消失还为时尚早,不过将眼光放得足够长远,在充分且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存在最终只能买到新能源车的可能性,那么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吗?
首先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新能源车相较于燃油车有着不小的优势?比如外观设计更前沿、座舱更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更先进。 其中一部分原因或许为现在燃油车相当于“擂主”,而新能源车只需要针对燃油车的弱点进行优化升级就会显得更好,所以对比之下燃油车好像没什么优势。 不过燃油车弥补上述劣势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不少燃油新车都更加重视外观设计,比如长安逸达的无边界格栅;也有不少新车在智能化方面开始发力,比如全新别克君越搭载的30英寸6K弧面大屏、北汽魔方搭载的华为鸿蒙车机等。 其实以上两方面均能证实,有竞争才会促使进步,对于汽车行业来说,鲶鱼效应必不可少。以此看来,燃油车消失也并不算一件好事。如果之后没有燃油车的话,那么新能源车可能会像前者一样发展稳定,且进步缓慢。 此外,对我们用户来说,只剩下新能源车可能也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路上都是新能源车在跑,那么充电设施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是现有的充电桩能否满足车主需求。 虽然现在很多车企都在加速布局充电桩网络,但是以目前的状态来看,仍有很多地方十分缺乏。 比如老旧小区因为本身就缺乏停车位,所以装不了充电桩。再比如服务区,每逢节假日都要排很长的队,同时公路沿线的充电设施也较为缺乏。
二是全换为新能源车后,小区能否支持大量的家用充电桩安装。 据相关规定显示,2015年后新建住宅小区的公共停车场,应按照不低于总停车位10%的比例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而一般小区会按照最低标准预留。2020年发布的新规才表明要新建住宅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 按照新小区建设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估算,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出目前大部分小区的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不超过10%。 所以近些年时有新能源车主无法安装家用充电桩的情况发生。以笔者所在的上海地区为例,有用户表示,即便他们有固定车位,申请安装充电桩仍会被物业拒绝,因为小区地下车库的电力设施容量不足。 就算能够自行联系电力公司扩容,但是也仍然很难推进下去,物业可能会以扩容方案中铺设管道造成绿化损坏等问题“阻挠”。
此外,大量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动力电池中含有大量镍、钴、锰等有色金属,如果回收不合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但是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并不成熟,由于缺乏监管,市场中接近八成的动力电池没有流入正规渠道,并且我国废旧锂电池回收几乎都是亏本的。 多方原因下,我国动力电池的回收率较低。2022年锂电池的理论回收量应为75万吨,而实际回收量却仅为41万吨。如果一旦只剩下新能源车,那么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的电池回收体系。 除了以上问题外,燃油车消失的话,燃油附加税又该何去何从呢?
养路等费用现在捆绑在油价中一起收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燃油附加税。在新能源车中,纯电车不用加油,插混车的加油量相对燃油车也低了不少。
据媒体报道,我国成品汽油消费税税率为30%-50%,虽然没有具体数据表明每年燃油车上交多少燃油附加税,但是也能大致估算出应该有上千亿的规模。 如果此后市场上只剩新能源车,那么这个巨额缺口将由谁填补?大概率也只能由新能源车来填补。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从车主手中收取呢?
一种可能性是直接加在充电费里,公用充电桩好办,但是私家充电桩又该如何征收呢? 另一种可能性为单独加在新能源车的保险里,这种方式的可操作性较强。 最后一种可能性为新能源车每年单独交一笔固定的养路费,不过对于不经常开车或者开车里程短的车主来说或许又不公平。 所以对于新能源车主而言,燃油车不消失也有好处,最起码能一直薅羊毛。
我国这么大体量的汽车市场,一种能源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燃油车还是会长期存在,而且有必要长期存在。 那么之后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两方大概率会一起竞争并共同进步,后续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