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有什么好?用了100多年的圆形方向盘,居然要被“消灭”了

你肯定发现了,汽车上的方向盘正变得越来越奇怪,D形、方形、甚至是一些无法用具体词汇描述的形状都接二连三出现,仿佛在这一方小小天地也能创造出大大的不同。

特斯拉当然是一马当先,尽管人们好像都已经习惯了马斯克的偏执、笃定和离经叛道,但当Model S/X Plaid版本带着这支又萌又战斗的Yoke方向盘现身的时候,所有人都被它“惊”到了,其一是因为在量产车上没见过,其二则是因为可能会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

毕竟没有车辆会把转向比设定在1:1,在大幅打方向的时候,难免会需要交叉换手,而这样的异形方向盘就会遇到接不上手的情况,虽然这款车还没有在中国市场开启售卖,但如此尴尬境况,已经有M国人民替我们提前感受了。

无独有偶,就连一向中(luo)庸(hou)的丰田,也在自己首款真正意义上的纯电车型bZ4X上使用了造型夸张的异形方向盘,还要在明年量产(同时会提供圆形方向盘)。虽然同为异形,但这台车在转向技术方面是要比特斯拉更为先进的,线控转向和可变转向比的运用,单侧150°就可以打满方向盘,理论上不会遇到上面特斯拉接不上手的尴尬状况。

但在讨论方向盘的技术和未来之前,我们还是按照时间顺序,首先来回顾一下方向盘造型的发展历程。

常有人说“时尚是个轮回”,意思是从前流行的款式过一段时间还会再次流行起来,但一般都是用来形容服装或者审美。而当你看过方向盘的发展历程之后,便会惊奇地发现:方向盘造型也有时尚轮回

在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之时,它所谓的方向盘也就是一个简单的“车把”,和垂直的方向柱结合之后就像是竹蜻蜓一样,和自行车的车把造型也没有多大区别。不过也能说的过去,毕竟它的灵感来源正是自行车。

再转头来看特斯拉Model S/X Plaid版本、丰田bZ4X乃至一些方向盘造型更为夸张的概念车,它们都与这样的“车把”颇为相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异形方向盘可以看作是“车把”的升级版,而不是方向盘的简化版。时尚就是这么神奇,甚至连方向盘的造型也可以轮回。

但轮回归轮回,历史可没有给“车把”多少生存时间。因为汽车不像自行车,随着重量越来越大、震动越来越剧烈,“车把”已经很难对汽车形成有效控制,在短短的8年之后,也就是1894年,世界上第一款圆形方向盘诞生了,它的灵感来源于船舵。

在此之后的上百年时光中,方向盘除了基本的转向功能之外,还与时俱进地增加了喇叭、安全气囊、多功能按键等诸多“配置”,材质也变得多种多样,皮质包覆、名贵木材等都可以作为方向盘之用。唯独造型没有发生很大变化,虽然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平底方向盘或者多边形方向盘,但整体上还是属于圆形设计的范畴。

那方向盘之所以是圆形,就是因为在使用减速齿轮之后,往往需要旋转超过一周才能完成转弯,而圆形毫无疑问就是最适合的,因为它在每个点的力矩都是一样的,人们可以方便地通过交叉换手来流畅地完成转向操作。

真正的改变发生在1940年。虽然圆形方向盘操作比较方便,但随着车辆越来越重,没有助力的方向盘也需要变得越来越大,只有这样才能较为顺利地完成转弯。而在1940年,出于战争需求,雪佛兰创造性地给装甲车用上了助力转向系统,战后其它车企纷纷效仿,由此开启了助力转向的时代。

我们的方向盘之所以能够越做越小、越做越精致,还是得归功于助力转向系统的应用。关于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哪怕是使用了助力系统的大巴车或大货车,它们的方向盘相对来说还是很大,需要转动的圈数也比乘用车多了几圈,因为这一类车辆的车身实在是又重又大,转向时候所需要的力也就非常之大。

从1894年到2021年,(量产车)方向盘演变了一百多年也没有跳脱出圆形的定义,但为什么从特斯拉和丰田开始,圆形方向盘好像就要被终结了?尽管圆形有那么多的“好”,而异形有那么多的“不好”。这个问题要是让我来回答的话,答案就只有以下四个字。

但这个问题要是让汽车厂家来回答的话,它们可以说出来一箩筐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如特斯拉和丰田,它们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答案也都差不多,无非就是更好的前方视野、更佳的人机工程学、更方便的操作等等等等。

仔细推敲一下以上几点原因,道理是有的,但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前提之下。最极端的案例就是F1赛车,由于坐姿太过低矮,F1车手其实是相当于躺着开车的,那为了不遮挡前方的视野、不影响下方的腿部空间,它的方向盘也只能是这样的造型了。

而且对于场地赛车来说,走线的精准度至关重要,F1赛车的方向盘不仅“又小又方”,还在面板上集成了各种功能按键,方便车手在“手不离盘”的情况下做出各种操作。但由于赛道驾驶的特殊性,F1赛车可不会遇到需要多抡几把方向盘的情况。

那把这样的异形方向盘放置在量产乘用车之上,好用程度、实用性又有几分呢?我觉得是一分没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既不需要精准的走线(甚至有部分车型将方向盘虚位故意调大),也很少遇到需要“手不离盘”的极限状况,更多的实际情况反而是在侧方位停车和倒车入库的时候多抡了几把方向盘。

尽管丰田bZ4X用到的线控转向、可变转向比技术不需要我们再“抡”方向盘,但日常驾驶的好用程度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至于前方视野和腿部空间的提升,相对来说更像是厂家为了异形方向盘的存在而“创造”的理由,因为对家用车来说,这样的需求并不是特别迫切,而且改变方向盘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选择,至少它丢失了圆形方向盘的便利性。

那异形方向盘被推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还是在于“视觉运动”这四个字,或者将其形容为未来感、科技感甚至是竞技感都行,总之都是厂家的营销行为。

你可以说如此造型方向盘的灵感来源是飞机或是赛车都行,因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与大多数普通人相去甚远,稀(mei)缺(jian)性(guo)造就了它的话题度,而如此现象正是厂家迫切希望看到的。所以,它的存在更像是一个噱头。

至于是不是真的运动、真的竞技,我认为还是需要用辨证的角度来看待。有一个词叫作“少见多怪”,也许就是因为见得少,我们才觉得它运动、觉得它竞技,当所有汽车都采用类似的异形方向盘的时候,它还会是“运动”、“竞技”的代表吗?

就像是总有人吐槽我们的蓝色车牌丑,日本、美国、欧洲的哪哪都好看,但真的让你把他们满大街的车牌看30年,你还会觉得好看吗?更像是总有人吐槽学校食堂的饭菜难吃,外卖的“山珍海味”才是yyds,但真的让你连吃4年外卖,你还会觉得香吗?

读到这里,可能有细心读者会发现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自动驾驶。简化方向盘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方向盘,在以乘坐为中心的自动驾驶时代,不仅是方向盘,其它一系列与乘坐无关的设计都将不复存在。

特斯拉是这样想的,丰田也是这样想的,有时候我也是这样想的,还有很多很多的厂商也是这样想的,只是他们还没有在量产车上付诸实践。

马斯克的疯狂人尽皆知,但丰田章男的疯狂还是多少让人有些意外,不过以后,我们可能都需要适应这个疯狂的丰田章男了。虽然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diss纯电动车型,但丰田还是在12月14日召开了其纯电动车发布会,不仅一口气公布了17款纯电动车型,还要将雷克萨斯转型为纯电动品牌,在2035年于全球范围实现纯电动化。

而且这一次,丰田bZ4X走在了特斯拉Model S/X Plaid之前,就是因为它用到了线控转向和可变转向比的技术,要比特斯拉更加领先,单侧150°打满就不会遭遇如特斯拉一般的尴尬状况。而对于自动驾驶来说,线控转向更是必不可少。

所谓线控转向,就是取消了机械转向系统当中方向盘与前轮之间的物理连接,采用电信号来传递方向盘转角,转向机接收信号之后直接作用于车轮,完成转向动作。数据化的转向模式,也意味着转向比变化范围的解放,它的转向比可以被设定为任何数值且可以自由变换,单侧150°打满就是它的现实应用。

理论上来讲,采用线控转向技术的方向盘可以被放置在车内的任何位置,而到了真正的自动驾驶时代,我们甚至连方向盘都可以取消,汽车可以是会客厅,更可以是卧室,当它进化为一个完美的移动空间,方向盘自然就没有什么存在意义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还是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甚至在有生之年也不一定能够实现。从L0到L5,只要不是L5,只要驾驶员还需要承担一部分低速挪车、掉头的操作,那异形方向盘就只是噱头,但如果有一天真的达到了L5,那我们也更加不需要方向盘了。

乔布斯曾经说过:“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我赞同这个观点,但我更想说的是,能够历经沧桑岁月延续下来的圆形方向盘,也有其优势所在,有时候挑战常理未必就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有人说,男人最帅的一瞬间就是单手扶方向盘回头倒车的时候,但姑娘们以后可能再也体会不到如此帅气的时刻了,在科技进步的洪流面前,没有一支方向盘是无辜的。那在方向盘被科技“杀死”之前,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杀死”那个异形方向盘,至少,还能让男人们多帅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