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两涨」的特斯拉,才是真的急了?

就在大家还在翘首以盼「19万买特斯拉」时,这厮反手就是一记「骚操作」。

5月2日,特斯拉对旗下在售车型进行调价,Model 3和Model Y各车型普涨2000元,涨价后Model 3起售价涨至23.19万元,Model Y起售价涨至26.39万元。

5月5日,特斯拉又「马不停蹄」上调了全新Model S及全新Model X全系车型售价1.9万元。

短短3天时间,中国市场就迎来了两波上涨。

没有一丝丝预兆,主打的就是一个措手不及。

而在几近肉搏的价格战下,明明占尽优势的「始作俑者」特斯拉为何突然缴械撤军?

虽然「19万买特斯拉」或许仍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相比于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动辄七八十万的高额售价,不可否认的是,国内消费者对于特斯拉的心理价格锚定正大幅降低。

当然,一方面是因为入门车型Model3/Y的加入,更重要的则是因为特斯拉几乎「不讲武德式」的降价。

1月6日,同样是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特斯拉祭出了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价格砍刀。

一刀落下,Model 3起售价从26.59万降至22.99万,Model Y从28.89万降至25.99万。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9月时,特斯拉Model 3的起售价还在27.99万。

也就是说,如果你恰好买在高位,需要接受自己只开了 3 个多月的爱车,官方指导价一夜之间跌去 5 万的事实。

我相信,纵使车主已经做好了当韭菜的觉悟,也没有谁能扛得住如此摧枯拉朽的「价格崩盘」。

降价不可怕,对于特斯拉而言,其不乏压缩成本的空间。

可怕的是,由降价催生的观望情绪。

据有关分析机构指出,预估3-4月特斯拉订单约在5万-6万,订单转化率仅为60%左右,换句换来说,消费者只下订不提车,更愿意再「等等看」。

这个观点也在一些特斯拉终端销售的口中得到了印证。

据悉,虽然官网显示下定Model Y交付仍需要2~5周,但实际上,不少销售称1~2周就能交付。

这说明,如今特斯拉并非供不应求,订单转化率恐怕不如预期。

因此,一次「不痛不痒」的2000元象征性涨幅,调价事小,扭转市场预期才是特斯拉真正的目的。

事实上,此次涨价也并非仅针对中国市场。

在同样有看跌情绪的日本、美国和德国市场,特斯拉也同时上调售价,其中,美国上调250美元(约合人民币1726元),日本上调了3.7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860元)。

这招高明!

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告诉消费者,我特斯拉有降价也有涨价,没有逻辑,也不用来揣测规律,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赶紧提车是真。

一来打破市场对于特斯拉持续降价的观望情绪,二来缓解老车主的不满情绪,特斯拉想用2000块「以小搏大」的野心,就差打在了公屏上了。

不过,小幅度上调售价对于特斯拉而言依旧是「缓兵之计」。

金额过小不足以吸引新客,那么转化的还是现有订单,也就是说,这一招顶多盘活部分「存量」,对于刺激「增量」意义不大。

特斯拉也是着急了。

经过多轮调价,虽然订单增长,利润却没有如期迎来大涨。

根据特斯拉此前刚刚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Q1特斯拉实现营收233.3亿美元,同比增长24%;一季度全球共计交付电动车超42.2万辆,同比增长36%。

但硬币的另一面。今年一季度归属于特斯拉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13亿美元,同比下降24%,低于市场预期的26亿美元;

同时,特斯拉该季度的利润率大幅下滑,毛利率跌破公司此前设定的20%红线,这也是9个季度以来,特斯拉毛利率首次跌破20%。

怎么看,这都不是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尤其是,利润触线的阴云还蔓延到了资本市场。

4月21日,在发布了净利润下滑逾20%的第一季度财报后,特斯拉公司股价周四收盘大跌近10%,市值蒸发了近558亿美元。

富国银行周四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考虑到特斯拉的长期品牌风险,我们对于降价持谨慎态度。」富国银行还将特斯拉的目标股价从190美元下调至170美元。

虽然马斯克一再强调,将贯彻以「低利润率换取高销量」的销售模式,俗称「薄利多销」。

甚至,更极限一点,马斯克为特斯拉设想的终极盈利模式是零利润卖车,通过自动驾驶软件赚钱。

但不断下滑的毛利率已逼近临界点,这也让特斯拉意识到了「危机」,企图通过涨价寻找利润与销量的平衡点。

如果再继续价格战,利润跌破红线,一旦失去资本市场的关注,那马斯克的宏图伟志恐怕皆成泡影。

而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苟」到新车落地。

根据特斯拉投资者活动日和马斯克本人的言论,特斯拉将会有新的生产方式和全新的平台,新款的Model 3也将于今年发布。

据外媒曝光一组全新特斯拉 Model 3的路试谍照,新车外观几乎大变样,全新设计的大灯组比现款更硬朗,灯腔底部是一条L形灯带,内部的橙色组件也带来更多的高级感。

总之,已经7年「小修小补」没有换代过的Model 3,用户苦特斯拉新车久矣。

或许如今的价格涨跌不过是小打小闹,等到新车上市,作为「成本杀手」的特斯拉才会对现有车型举起真正的价格屠刀。

一方面为新车让路,另一方面真正兑现马斯克「0成本卖车,软件服务挣钱」的诳语。

这些年来,关于特斯拉涨价、跌价、市值、股价的消息不绝于耳。

我惊叹于一家汽车公司能够如此轻易地撅取流量,聚合消费者在狂轰滥炸的营销下分散而短暂的注意力。

特斯拉的确是一条鲶鱼,不论是成本控制、制造体系、补能建设、FSD智能驾驶,无一不引领整个行业的方向。

而更加值得期待的,或许是国产新能源车企能在这条鲶鱼的带动下,遇强则强,实现真正的直道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