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B骂战:鼓吹高阶智驾,自动刹车却做不好?
何小鹏和余承东吵起来了。
另外,合众创始人张勇、腾势总经理赵长江,也公开对自家的AEB褒奖了一番。
上一次大佬们这样齐刷刷下场,是在讨论增程混动的价值问题。
后来结果我们看到了,以华为和理想为首的增程一派胜出。
这一次,余承东还会赢吗?
何小鹏和余承东,不是第一次耍嘴皮子了。
在去年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当余承东介绍问界M7时,屡屡提到了其百万级豪车的体验。
那时同场的何小鹏,一登台便进行了揶揄。
「老余说M7超越百万豪车的体验,我想问问他下一款车怎么说?」
「如果是在汽车百人会,老余这样讲,估计下面会有很多扔鞋子上来的。」
「刚刚老余在上面这样讲,我也有点想扔个鞋子上来。」
余承东没有即场作出表示,而是在后来的问界M9上回应了何小鹏的疑问——「1000万内最好的SUV」。
在此之后,随着去年小鹏G9和问界M7双双给出了市场低迷的表现,两边队伍亦没有出现进一步的交锋。
何小鹏沉下心来改革组织,余承东则更多将矛头对准了理想。
不过另一场交战,实际已在酝酿当中。
今年初何小鹏公开表示,“2023年小鹏汽车会在中国率先推出全自动驾驶,在超过50个城市能够放手自动驾驶。”
4月,问界发布M5智驾版,以及华为ADS 2.0智驾系统。
余承东指出,新系统的技术亮点之一是「不依赖高精地图」,且能达到「L2.999级别」,同样在为开城战作出准备。
到新款问界M7推出时,余承东表示,今年底华为高阶智驾将「全国都能开」。
与之同时,他还指出新车的AEB支持在「90km/h」高速下,能够稳稳刹停,此举也为当下的骂战埋下了伏笔。
尽管当时华为这样介绍它的AEB功能,但亦没引来舆论质疑,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了「全国都能开」的华为智驾。
之所以华为一下子如此激进,这当中还少不了是因为理想,后者提出了「开100座城」的目标。
只是理想这番计划,后来还连续改了两回说法。
先是说,是指开100座城的通勤模式,而非覆盖全城的NOA。
接着说,是指开100座城通勤模式的早鸟用户计划,而非全量用户。
不过华为的「全国都能开」,实际也有着定语限制。
近日问界在介绍NCA智驾功能时明确,智驾领航辅助能在「全国的高速、高架、快速路等」使用。
对此,何小鹏一直对友商的做法是看在了眼里。
「友商们在宣传时不断降低标准,有的说有用户能开,就等同发布了。」
「有的说,我有10公里能开,它就是开城了。」
「拿着一个加强版的LCC说全国能用,我们是不认同的。」
「要看中国的智能辅助驾驶,看小鹏一家就够了。」
在新款G9上市时,何小鹏就率先向华为开火了。
这次,余承东没有回应。
紧接着,何小鹏于1024科技日上再次发话——
「我们不太喜欢用民间的小视频,说功能做到哪里,性能做到哪里去了,怎么个遥遥领先,我们更希望扎实地做好技术。」
这时候,余承东还是能坐得住的,最后让他忍不住的导火索,是何小鹏在活动后的专访内容。
「友商说他们的智驾年底全国都能开,其实开起来是没什么难度,ACC可以,LCC也可以。但要想开得好,那很难。」
「友商讲了AEB,我认为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
「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我觉得把客户当小白鼠是不对的,有一些企业敢于这样做,但也会有反噬。」
何小鹏这番说辞,几乎是在全力向华为开炮。
于是,被挨打了好一阵子的余承东,也终于作出还击。
「连AEB是什么,居然有车企的一把手还根本没有搞懂。」
「一些人根本就没有搞懂AEB为何物!跟有人说智能驾驶就是忽悠,几乎如出一辙。」
「对行业技术进展与未来发展,缺乏基本认知!」
「有的车企整天忙着做智能驾驶,AEB主动安全测试结果非常差,一问才知道,他们却连AEB这基本功能居然都没有做。」
「这让我十分吃惊!要么让手下忽悠了,要么是对汽车行业的发展缺乏最基本的认知!」
余承东亲身诠释了一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含义。
再后来,何小鹏在朋友圈发文,「我最近评价了一个行业乱象,结果行业没急,非行业的倒急了,不知道他急什么。」
关于“非行业”的形容,这呼应了华为「不造车」的说法。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余承东和何小鹏,都算得上是半路出家的汽车行业人士。
没想到,AEB这个在2014年成为Euro-NCAP机构评分项目的功能。
居然在快10年以后,被两个半路出家的汽车人士,吵上了热搜。
两位大佬间的不服,应该是真事。
而想让更多地人来关注AEB,可能也是真实目的。
在1024活动的访问环节上,有媒体问到何小鹏怎么看待与华为的竞争。
他当时给出的回答是,「大部分行业的竞争都是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老四完蛋了。」
「即便在同一个行业,大家对于行业也会有不同贡献,有的负责吆喝,把大家都吸引过来。」
「有的是负责干活的,把东西做好,这是一个天作之合。」
何小鹏和余承东这场骂战,很快就把其他家吆喝来了。
合众创始人张勇指出:“我们现在ADC、J3、ME三个智驾平台的AEB已经交付,启动速度已能做到100kph,稳定刹停在50+,场地测试有数据的80kph,得分98%左右,五星加水平。”
腾势总经理赵长江也说到,N7现在可以做到60km/h下启动AEB,以后高阶智驾版可实现80km/h及以上,做到行业领先的误启动能力。
既然大家都来凑热闹,看来AEB多少是有点新变化了吧。
不能否认的是,AEB向来属于车企重视的主动安全一环。
只是在大佬骂战之前,缺少了话题上的「拱火」,各家都只专注于「岁月静好的秀肌肉」。
近一点说「秀肌肉」这回事,9月新款问界M7说其AEB支持在90km/h下刹停,那时并未引来同行的强烈反响。
似乎标榜AEB成绩的做法,大家都已习以为常。
远一点说,去年1月李想曾发文介绍理想的2021年智驾研发成绩。
他提到在某媒体组织的AEB测试里,理想ONE在100多款车型的被测产品当中,成绩位居首位。
李想强调,理想成为了全球第三家具备完整的NOA和AEB全栈自研能力的品牌,另外两家分别是特斯拉和小鹏。
「毫米波+全栈自研的视觉融合」组成的AEB方案,这是当时理想引以为豪的地方。
来到今年,AEB一直时不时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点。
在理想L7上市时,官方提到其自研的AEB算法,在AD Max车型上增加了「激光雷达的应用」,开创出「行业首个融合LiDAR的AEB功能」。
那时官方还提到,经第三方实测,AD Max车型在完全无灯的夜间环境中,应对横穿的行人可以在时速60公里下完成刹停。
只是关于「行业首个融合LiDAR的AEB功能」说法,这个当时官方并未太多强调,多数人亦未予以关注。
直到6月底,理想智能驾驶产品经理哲伦班长发微博说:
「理想L9是行业内第一个把激光雷达融入AEB (比激光雷达融入NOA要难得多)的量产车型。」
蔚来科技公司副总裁白剑迅速回应:
「从2022年3月,NT2.0平台交付第一辆ET7开始,蔚来的激光雷达就是融入在AEB和NOP之中!」
在AEB舆论战的第一轮交锋里,率先登场的是理想和蔚来,至于第二轮才是小鹏和华为。
新势力搞舆论战,是认真的。
有意思一点是,当我们讨论智驾开城时,如今的舆论方向是开始往偏向「舍激光雷达、走纯视觉」的路线。
但当讨论到更着重于安全效用的AEB时,各家都引以为豪介绍,自己把激光雷达融入到了AEB算法当中。
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认可了激光雷达的「安全气囊」角色。
不过该不该坚持用激光雷达,或是在未来的开城里,会否更多依赖激光雷达,这时大家都没有统一说法。
不管是否依赖都好,目前看激光雷达给AEB的赋能,确实起到了「互补」的作用。
单从AEB的中文名「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来看,你就知道这是一项在紧急时刻保命的功能。
过去的AEB,主要是通过雷达探测与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和速度差,以判断是否存在碰撞危险。
如果系统判断有危险,将自动进行刹车。
另外即便司机已踩了刹车,但要是系统判断刹车力度不足以防止碰撞,AEB同样可以帮忙增加制动力。
从之前通过雷达检测,到加入视觉融合方案乃至是激光雷达,现时车企在改善AEB功能时,用到的工具是越来越强大。
之所以需要用上更强大的感知工具,是因为AEB本身作为一项主动安全科技,它跟智驾一样涉及到了「感知、决策和执行」层面。
识别障碍物、判断物体间的速度和距离、作出决策,这是两者共通的地方。
但有些许不同的是,AEB有一项明确的功能,就是需要起到「紧急刹车」的作用,这是AEB一直以来给到业内的难题。
作出紧急制动,固然是为了避险、保障安全,但「避险」的阈值范围应该在哪里?
系统直接介入刹停就是好事吗?
还是说该留点时间给驾驶员操作,例如作出紧急变向,以避免后车追尾。
这个问题,跟我们常说的「慢点开车,以保安全」有点类似。
开慢车看似安全,但实际并不等于安全,因为你还需要顾及周围车流,AEB刹停的效果判断也是同理。
何小鹏指出,现阶段业内AEB在触发时,大部分情况下的速度应该是在60公里每小时以内。
虽说AEB起效的工作速度范围是基本框定,但还有一个情况要解决——「误刹车」。
无论在哪个速度,如果AEB突然来一脚误刹车,这必然会给整车用户带来十分糟糕的体验,同时也会对车流安全带来问题。
因此多年以来,各家车企都在寻找着避免造成「误」的方法。
而在此其中,还要进一步分为「真解决」和「应试解决」。
如果单从呈现「刹得住」的效果,其实不难。
只要将一些测试用到的假人、假车、纸箱、锥桶纳入到AEB系统的白名单作识别,无论是哪家办的测试,这款测试车型定能取得不俗成绩。
但遇上真人的话,真能避险吗?
路上遇到纸箱、锥桶的时候,会容易触发误刹车吗?
在不同的天气下,AEB还能呈现同样效果吗?
任何测试机构,都不敢对此作出结果保证。
而且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你也分辨不出测试车辆,是否属于特别调制的「应试车」。
在合众CEO张勇为自家AEB站台的时候,他也在评论区里作了补充:
「AEB场景的复杂性太高,各种场景下的功能表现会不一致,比如天气、雨量、阳光、速度、障碍物的大小。」
「要做好确实难度很高,需要极大里程和样本量的测试。」
正因为AEB的复杂度之高,业内没有在此给出统一的应对策略,只能从中作出取舍。
例如,识别到前方不影响行车安全的纸皮箱,可能有的方案会允许直接撞上去,起码能保证乘员不受紧急制动的影响,避免造成追尾。
在此其中,「识别」这一环尤其重要,这就涉及到了智驾层面强调的感知能力。
作为「华为系」的一员,阿维塔CEO谭本宏也出来发声:
「我们不仅有“民间小视频”,还有专业媒体的专业测试!」
「对智驾系统而言,行人、汽车这类常见的交通参与者,识别起来并不困难,难点在于异型障碍物的识别。」
「由于形状不规则、遭遇概率低,很难被标记和训练,传统AEB算法对它们无可奈何,一旦发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
「为根除这类“长尾场景”,华为首创激光融合的GOD网络,并将其应用于AEB功能。」
华为智驾的GOD网络,实际就是我们常讨论的「占用网络」,这是特斯拉率先应用于识别异型障碍物的技术。
有了它,系统在识别前方障碍物时,都会以「体素」的形式来作出表达,不需要再像以往那样只靠白名单来学习、识别不同的障碍物。
在今年4月华为首发GOD网络以后,很快对用户进行了推送,大概这才得以有了后来的“民间小视频”。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小鹏和极越同样表示将采用占用网络技术,但真正上车时间都是在2024年。
再者,何小鹏在接受专访时也说到:
「我们后面会把AEB作为其中一个方向去做好。」
「我们在提的一个名词叫“静态AEB”,一旦周围有障碍物,车辆会主动避开,想撞都撞不上去。」
在小鹏承认还没尽全力之下,华为的领先多少有其合理性。
不过说回占用网络的用处,它更多是结合到BEV的近场感知,这也意味着其最大效用是在「低速区间」。
也就是说,占用网络在低速下能对AEB作出更好的提效,但高速场景还是个「老大难问题」。
这时候,激光雷达的测距作用就出来了。
留意提出AEB在90km/h下刹停的新款问界M7、日后高阶智驾版可实现80km/h及以上刹停的腾势N7,它们都搭载了激光雷达。
总的来说,关于AEB的作用,似乎是一个「不可能三角」的情况。
在「高行车速度、低误刹车率和成功避险几率」的中间,车企只能取一个相对平衡的方案。
在此其中,除去优化算法以外,车企可选的方式大概就是「升级装备」。
从雷达到视觉融合,再到加入激光雷达,相信AEB的能力上限也会逐步提高。
在高阶智驾大张旗鼓之下,没想到一项相对传统的AEB功能,能够成为关注热点。
从中也反映出一点,高阶智驾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基本安全项」已做到了100分。
这当中不乏AEB难以攻克的技术难点,也不排除车企有着更高的优先级研发安排。
毕竟开多少座城,远比AEB要更吸引市场关注。
此举同样也在强调着,在到达L4级智驾水平之前,驾驶员始终是自身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