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
王传福在1月16日开启的2024比亚迪梦想日上如是说,这其实也阐述了比亚迪智能化研究的基调与方向:智能化绝不止智舱智驾,需要打破固有思维,重新定义智能汽车。
于是,比亚迪提出了“整车智能”这一概念。简单来说,比亚迪认为汽车智能化是一个整体,需要各路软、硬件的协同支持。
随着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的多项研究成果发布,或许我们可以下一结论:比亚迪的智能化能力在此前被严重低估。
通过整车智能,系统能够感知外部信息从而迅速调节车辆的各个板块。
行业首个能实现电动化与智能化融合的比亚迪璇玑架构就是整车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璇玑架构由一脑、两端、三网、四链组成,即中央大脑、车端AI+云端AI、车联网+5G网+卫星网、传感链+控制链+数据链+机械链,体系成熟且完善。
得益于比亚迪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自研,完整的研发体系也成为比亚迪的“护城河”。现在多数智能汽车的各个系统是从不同供应商采购组装而成,就很难实现璇玑架构这样三电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智能座舱联动融合的效果。
其中比亚迪首创双循环多模态AI——璇玑AI大模型则能让整车智能持续进化,车端AI能实现单车数据小闭环,云端AI则可实现车内功能的迭代,最终能实现范围更广的个性化设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千人千面。
璇玑AI也是行业内首次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车辆全领域的案例。
作为科技行业的重要展会,2024 CES展(国际消费电子展)中“AI上车”也成为汽车展商的一大主题。大众展示了将ChatGPT集成到语音助手后端的功能,宝马展示了基于亚马逊Alexa大语言AI技术而打造的全新BMW智能座舱助手。
AI上车成为趋势,海外车企已经有所行动,但是不难发现,它们的思维和比亚迪还是差距较大,仍旧停留在智能座舱领域,所以比亚迪已经领先一步。
而对于璇玑AI模型的训练,比亚迪相比其他车企更是有着先天的数据优势。因为搭载智能座舱的比亚迪车型交付已超600万辆,搭载L2级以上智能驾驶辅助的比亚迪车型已超260万辆。
路上行驶的上百万辆车都将为璇玑AI模型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支撑。作为对比,即使如今在智能化领域公认处于第一梯队的小鹏,今年累计销量也才刚刚突破40万辆,那么小鹏就算与比亚迪一样研究“AI模型”,其数据上的劣势也很难弥补。
和最早提出“汽车工业变革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一样,比亚迪在汽车AI领域也有着全局领先的优势。
得益于整车智能,易四方概念车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仰望U8是易四方的首发车型,也是当前该平台的集大成者,发布时就凭借着原地掉头功能强势出圈。
不过,易四方能做的远不止于此。
比如,可实现业内首个在没有转向柱和刹车泵的情况下转弯和制动。
又比如,智能泊车体验感完全超越其他车企,例如能够实现垂直车位旋转入库、断头路泊车等高难度操作。还能实现极限脱困、沙漠冲坡、冰雪路面不打滑等功能。
易四方平台之所以能够对传统车型实现降维打击,得益于四个电机独立驱动、整车深度融合感知以及极致的车身稳定矢量控制。
其中四个电机独立驱动就是每个电机都可以独立控制每个车轮,实现单个车轮的驱动、制动、前进和后退。
例如车辆会分别控制左前轮和左后轮向前转动,右前轮和右后轮向后转动,从而实现原地掉头。
当然,易四方也具有拓展性,可搭载于纯电超跑仰望U9等其他车型中,并且均会标配800V SiC电控。
在智舱、智驾层面,比亚迪也有不少黑科技发布。
比如,在行业首次推出手掌钥匙。通过录入掌静脉数据生成生物钥匙,相较于实体钥匙、手机NFC等,手掌钥匙的便利性、安全性都会更高。
又比如,在自研座舱以及超大功率对外放电技术赋能下,车型可实现户外露营K歌功能。同时,座舱内语音交互功能也有全面升级,包括拥有行业第一的唤醒响应时间、1000+项核心车控功能、自研离线语音引擎技术等。
另外,比亚迪还首发全场景车载卫星通信与全球首个整车集成的车载无人机。
可以发现,比亚迪的技术研发方向,以实用为主,更从汽车的整体性出发。
智驾方面,比亚迪发布了天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其中高速领航(高速NOA)和城市领航(城市NOA)将与云辇系统形成联动,增加车辆的舒适性,而这也是整车智能所带来的好处。
实践见真章,比亚迪在1月17日举行的梦想日外场直播中对以上核心技术进行了实地演示,涵盖智能驾驶、智能泊车、智能座舱等一系列技术,疯狂打脸外界“纸上谈兵”的质疑声。
未来,比亚迪还将在智能化领域投入1000亿元,在该领域继续深耕。
“(智能化)不是敲敲代码就行了”
“用更好的技术、更具竞争力的成本,加速智驾的普及、惠及更多用户。”
智能化普及者与领导者,只有比亚迪能做,也只有比亚迪能做好。